麦格米特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海平先生接受本刊专访
市场选择 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这个被市场界定为经济寒冬的阶段,企业发展除了受大环境影响外,行业内部的价格竞争也更为激烈。在传统通用变频器市场,随着技术准入门槛的降低,价格等商务条件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筹码。为了生存,很多企业不得不忍痛压缩自身利润空间,接受客户苛刻的商务条款,行业价格大战也开始轰轰烈烈地上演。然而在这场混战中,我们并没有看到麦格米特驱动的身影。
“麦格米特驱动自成立以来,产品就定位于中高端行业细分市场,而在价格大战中,真正受到冲击的领域更多集中在中低端通用市场。”廖海平这样解释麦格米特驱动置身事外的主要原因。
麦格米特驱动成立初期,在选择进军中高端行业细分市场还是中低端通用市场时,团队内部也存在过分歧。当时,通用变频器市场相对技术门槛较低、批量生产及资金回流相对较快,而进军中高端市场则意味着长周期的技术研发、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漫长的被市场接受的过程,更大的风险还在于要面对诸多已运作成熟外资企业以及国内上市企业的强势挤压。一个初创企业真的能在市场上“杀出”一个突破口吗?真地能坚持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吗?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来说,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企业的命脉,站在赚“快钱”的角度,进军通用市场在那个时候无疑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然而,有着丰富从业经验又是做技术出身的廖海平坚持己见,力排众议,带领团队毅然把企业产品定位于中高端专用市场,并迅速布局。
但是这个世界永远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公司发展初期,国内某龙头汽车整车厂全力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首先牵手麦格米特驱动,然而面对令人煎熬、长达数年的持续大规模研发、市场等资源投入,麦格米特驱动评估了自己的具体情况后在合作一段时间后不得已选择放弃,而那次放弃的不仅是一个优质的合作伙伴,更是一个企业日后崛起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绝好切入点。这些创业初期所经历的痛楚即便是现在回想起来,廖海平也依然难以释怀。但也正是这些难以抹平的创痛和经历,更加坚定了麦格米特驱动团队深扎中高端行业细分领域的决心。大的切入口饱和,就想方设法深扎行业细分,麦格米特驱动充分发挥核心团队在行业深耕多年的优势,准确把握市场趋势方向和不断强化专业技能,终于在行业里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近年来,麦格米特驱动投身智能制造细分行业以及新能源汽车电子行业,在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电梯、塑机、新能源等行业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利用自身长期以来在市场上的沉淀与积累,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积薄发,继去年快速增长之后,今年以来麦格米特驱动公司销售和利润大幅度增长,仅用了半年时间又实现了去年全年的销售额。可以预见,在下半年市场环境稳定的前提下,麦格米特驱动将会给整个行业提交一份相当完美的答卷,呈现的不仅是漂亮的业绩,更是公司在市场拓展和运营发展上的自信。
紧抓机遇 产品铸就王道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业界曾有一段颇具争议的“飞猪理论”,寓意是指在政策“风”的引领下,任何企业都能得到发展,但在廖海平看来,“风”来的时候,能抓得住“风”的,一定是那些早已认准了方向,有充分准备和一定实力的企业。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近几年,无论智能制造领域还是在新能源领域,麦格米特驱动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鲜少有人知道早在2011年麦格米特驱动就已经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期间虽然历经挫折,但麦格米特驱动坚持不放弃,终于在2015年新能源机遇爆发的时刻,成为第一批受益企业。在大多数企业激动欢呼新能源“风”来了的时候,麦格米特驱动的团队反而异常平静,因为他们就是那批“有准备”的企业,当“风”吹来的时候,唯一要做的就是继续强化内功,紧抓机遇不松手。
当然,新能源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陆续曝出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市场积极性,下半年国家政策也将有所调整,但这并不能让整个行业因噎废食。对新能源的前景,廖海平非常看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落实到企业身上,就是不断积累,厚积薄发。
一直以来,麦格米特驱动深刻理解作为创业企业的特征,在切入市场方面,特别注重从四方面做准备:第一、紧抓优势,根据团队优势寻找切入点;第二、坚持差异化,做到与其他企业不同,有选择地切入市场;第三、以产品为根本,在竞争中用产品说话;第四、尊重人才、注重人才引入和团队建设。
产品,是集技术性能、价格于一体的最终结果,也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立足市场的终极砝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企业产品的好坏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千家万户,这也就意味着扎实做好产品已经成为市场认可企业的必备条件。而在行业细分中把产品做到极致,也是麦格米特驱动一直以来的追求,与不断推陈出新的经营方式不同,麦格米特驱动更注重对产品的迭代更新。
“我们推出全新的产品并不多,但注重产品的迭代更新和不断改进。”廖海平把这种迭代更新定位于“微创新”。麦格米特驱动充分考虑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管理灵活的特点,不断进行产品改良,推进契合细分行业应用要求的新性能,而这种微创新的好处就在于反应快速,操作灵活,在保证产品性能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还不影响企业的持续性发展。目前,麦格米特驱动的产品迭代更新优势逐渐凸显,而它的目标不仅是在中国市场上实现进口替代,更重要的是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份额。这不仅是麦格米特驱动的愿景,也是行业内很多企业共同的想法。
当下这个时代,风气较为浮躁,在廖海平看来,做企业的一定要深扎稳打,既要抬头看天又要脚踏实地,看准了方向就要去做,且不能轻言放弃。
“如果我们的团队在2011年至2012年间新能源进展不大的时候就放弃了,不去坚持,不去积累,那么今天的‘风’,跟麦格米特驱动又有什么关系呢?”廖海平坦言,做企业的不能抱着今天投入、明天就要产出的心态,这种心态太过短视与功利。相反的,企业不但要有眼光、舍得花时间布局,更要懂得坚持,懂得往大局方向靠近,懂得不断学习努力成长。也许正是这种理念,促进麦格米特驱动抓住了新能源和智能制造发展的“春风”,助力企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践行八字文化 注重团队管理
近几年,麦格米特驱动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加强团队的建设,麦格米特驱动多个举措并施。首先,在行业不景气的环境下,坚持为团队补充高素质的“新鲜血液”;其次,随着公司发展逐步提高团队成员的薪资与福利,让成员的薪资在行业里更具竞争力,解决团队成员的现实问题;第三,营造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促进团队人员的交流和成长;第四,布局中部,吸引周边或返湘优秀人才。
考虑到深圳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物价、房价等因素对公司经营和员工稳定性等的影响,麦格米特驱动提前布局,并在湖南株洲成立全资子公司——株洲力慧科技有限公司,把工程研发、制造等业务往中部地区迁移。该公司的成立,不仅代表了麦格米特驱动在中部地区品牌的树立,还吸引了来自两湖、两广、江西等周边优秀人才的加盟,同时还促进了公司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一举多得。
建设一个好的团队必然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廖海平强调最多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他看来这八个字虽然耳熟能详,但真正能够践行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人却寥寥无几。
现在的竞争与过去截然不同,更激烈也更残酷,企业只有不断成长进取,向同行和对手学习,与时俱进,在技术、管理上保持先进水平,对市场风云保持敏感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麦格米特驱动公司崇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文化,深入人心,不仅包括每一位普通员工,更包括团队的各级管理层。所谓的“好好学习”,意指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每一位团队成员都要主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信息甄别能力;而所谓的“天天向上”,则更侧重要求员工拥有正能量,乐观面对挫折和失意,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
在麦格米特驱动的团队管理中,对同一件事,可以有分歧,可以提意见,甚至可以争吵,但唯独不能容忍台面上不说,台底下煽风点火。廖海平直爽地表示,任何企业在发展中都存在不完美,但作为团队的一员,应该从正面渠道面对和反映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让公司变得更好,逐步走向完美。而拒绝理性交流,一味抱怨与诋毁公司的成员,走到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麦格米特驱动重视人才,采取各种措施留住人才,但对理念上与公司文化相左的员工,并不挽留,从而确保整个团队积极向上。
在发展上,注重积累,抓住机遇;在市场上,迭代更新,产品制胜;在管理上,稳定团队,爱惜人才;在文化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这个所谓的“经济寒冬”,麦格米特驱动打下的基础是扎实的,迈开的脚步是从容的。这份扎实来源于一路上每一个重要阶段的辛苦积累,这份从容来源于超前的眼光和对市场方向的正确把握。所谓的“经济寒冬”对没有应对措施的企业来讲,或许是寸步难行,但对麦格米特驱动来说,是新一轮发展蓝图展开的机遇时刻。廖海平和他领导的团队相信,随着我国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发展号角的响起,必然会对市场提出更多的需求,这些需求又会给制造企业带来更大的机遇,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有竞争,有困难,但也会有成长,有进步。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麦格米特驱动技术有限公司都会一如既往地直面压力,把压力视为动力的来源,务实进取,在压力中寻求机遇和新的增长点;同时乘着国家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的东风,不忘初心,迎风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