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未来的理念,而是今天的现实。
GE公司于2012年提出并倡导工业互联网,依靠机器以及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分析软件,打造智能机器,实现人、机器和数据的无缝协作,开创机器与智慧、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
杰夫·伊梅尔特: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划分已经是过去时了。未来,每一家工业企业也需要是一家软件分析企业,每一家工业互联网企业也必须是一家软件网络型公司。以飞机发动机为例,未来,每台发动机会有60个传感器装在上面,不断收集数据,就像一台飞行的计算机。
在我们谈论工业互联网或者“互联网+”的时候,其实是在说这几件事情:一是互联网的影响力,二是智慧机器,三是大数据以及将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的分析能力,四是关于工作中的人,也就是移动性,五是将这些信息转给负责具体工作的人。而当我们讨论这些技术时,最重要的是能够交付客户的成果、能否提高生产力,能否把信息转化为更好的资产利用率、燃油使用率以及安全性,这对航空公司、设施公司、医院等都非常重要。这才是工业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是指把数以十亿计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像阿里巴巴就是把数以亿计的人联系在一起。消费互联网是横向的,而工业互联网是垂直的,是将行业深度的经验转化为未来有用的知识,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所在。
GE正在投资于这种人才和软件分析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基于向全球开放的Predix开放平台,我们希望客户能够自己编写应用,更好地针对未来进行分析。我们为每个产品创造数字化方案,每一个发动机的引擎、燃气涡轮机都有自己的数字化方案。GE正在开始这样一场工业转型,成为“互联网+”中的一个企业,而客户将是这场转型的最终受益者。在GE内部,我们把以前每一个GE业务的采购系统进行集中化、统一化,实现GE总体供应链的中央管理,实现更好的成本以及性能。可以说工业互联网在各个方面都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
每一个工业企业都必须是一家软件企业,这是GE的第一个经验。第二个经验,就是1%的力量,也就是说工业互联网小小的变化会带来巨大的成果。第三个经验就是商业模式的变化能够带来更好的客户结果。第四个是这会改变制造业未来的发展。
“互联网+”已经到来,它正在推动客户生产力的提升,即将掀起巨大的工业提升浪潮。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而“互联网+”正是推动中国长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今天的制造业是数字化+信息推动生产力,这比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的要素成本重要得多。所有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它放到“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愿景之下。工业公司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因为,这不仅可以推动GE的发展,推动中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推动全世界未来生产力的增长。
“互联网+”的美好在于要与整个社会经济深度融合
“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基本理念一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加快与各行各业,尤其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和发展。
王鹏:“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都是近期中国政府发布的关于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文件。这两个文件目标一致,即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型,但在范围和重点上稍有差异。《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范围限定在制造业和跟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互联网+”则范围更广,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服务、能源交通等等。两者尽管有差异但是基本理念一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加快与各行各业,尤其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和发展。
我认为,近期推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手段是一个驱动和两个转型。一个驱动
[page]是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创新驱动,两个转型是指智能制造的转型和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前者因为我们的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数据越来越海量,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如果我们不能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样的信息技术改造我们工业体系,不能建造一个智能工业的体系和结构,我们就无法适应未来的竞争。而后者,从全球来看制造业的服务化已经是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所以我们在座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家,未来你们要面对的报表中可能有60%、70%来自服务环节,所以,向服务型转型,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应该也是一个重点。
杨杰:现在“互联网+”,我理解就是现代的通信信息网络技术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如果用几个最简单的词概括就是三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应该就是我们现在“互联网+”最本质的三个方面。
数字化就是我们要把现实世界可感知,使得我们做很多的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成为可能;网络化很好理解,就是必须把它连接起来;智能化就是现在讲的用云计算、大数据,使得我们整个的社会经济变得更加智能。
中国电信在5月份的时候发布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白皮书,从构建基础的网络能力,构建服务体系和但见良性发展的生态链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大的行动中共同推进。
现在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最佳契机
互联网正在影响制造业。过去的十年,工业企业缺席了互联网的发展,没有真正参与到数字化时代中来。为什么现在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契机?发展“互联网+”的核心原因到底是什么?企业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突出竞争重围?
杰夫·伊梅尔特:我觉得这个答案一部分是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工业产品的技术本质发生了变化,已经从过去主要通过物理科学推动发展为以物理科学为基础,附加控制科学及传感器共同推动,每一个工业产品都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与信息。另外,就是工业云的产生。随着云计算技术、软件和移动连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进来。从某些层面上来说,包括GE公司在内的大多数工业企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数字化时代中来。消费领域确实是数字化了,但工业领域却是刚刚开始觉醒。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数据库、科学家,我们要和客户一起打造员工价值、客户价值、社会价值、投资者价值。
过去十到十五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消费领域的网络企业是数字时代的主导,但我们即将迎来工业互联网,未来十到十五年,GE公司将积极参与到下一轮数字化浪潮中。
王鹏:为什么今天要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什么要推进“互联网+”,我认为核心原因就在于中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转型、升级的根本力量来自于生产率的提升。当生产率提升比要素成本提升得更快的时候,国家经济才能持续增长,且产业不断向上升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有可能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或者高收入陷阱。
回到企业的层面来看,大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遇到的挑战更艰巨。我们的大企业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理念和组织结构最为集中、最为牢固的地方,用完全革命性的、变革性的思维去拥抱新的生产方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首先要在理念和意识上重视。中国古话讲胜人者力、胜己者强,我们的制造业要由大变强,你如果不能战胜自己过去的不足,顺应最新的发展趋势,你就无法适应未来的变革。对大企业而言非常核心的一点就是创新。一是协同创新,在互联网时代创新资源分布在全球,应该建立网络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否则你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和要素,自然无法胜过其他对手。二是商业模式创新,这是这一轮变革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商业模式创新要求大企业要优化组织结构,重构流程,重新审视产品和服务,最终打碎、重组、组合,产生化学反映。通过协同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让我们的企业实现真正的发展,最终让整个国家产业的发展具有动力和活力。
而中小企业在这一轮创新当中可以说机会很大。互联网是开放的、共享的、互动的,甚至是免费的,创新的各类资源要素更容易获得。创新门槛的大大降低,使得中小企业更有机会获得快速而优质的增长,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快速增长的巨人,实际上这种事情已经正在发生。另外,中小企业并不需要自己单独建立面对未来的信息系统,即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式的资源。工信部正在鼓励工业云平台的建设,未来中小企业可以大量地使用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资源和要素。
“互联网+”,不像看上去那么美
“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产生,要素复杂演变,每天不断有新的模式、新的业态和新的企业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培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在互联网的开放生态系统中,标准、安全、数据公开等等问题如何规范?互联网+中国制造是否就是竞争力?中国“互联网+”,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破解。
杰夫·伊梅尔特:在过去三十年中,每当我来到中国都能够看到中国又取得了新的进展,毫无疑问,中国也会抓住下一轮技术发展的机
[page]会——“互联网+”。“互联网+”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长期投资,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当前,如果能够再提高这些基础设施的效率就更好了。“互联网+”可以帮助中国实现下一轮的进步,也就是说,中国已经有了非常好的设施基础,而“互联网+”可以让基础设施的产出更高。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制造业,大家也都希望自己制造业的附加值更高,在这样一轮浪潮中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要想胜出,必须充分使用数字工具,只要能够抓住“互联网+”就会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或是企业。中国把“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这两个愿景结合在一起,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连接能够带来中国所需要的发展。
杨杰: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生态链的竞争,是一个企业群的竞争。我们以此来思考和实践,如何使我们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真正能够搭上互联网这趟快车。
我们经常讲互联网思维,我觉得就是利用现代通信信息网络技术,再加上以人为本的思想所形成的服务和产品。我们现在所说的客户感知、迭代开发等都是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的,但最终要给客户提供的是体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除了要提高基础设施能力外,还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使得大家能够在“互联网+”领域有所拓展,让我们的企业效率更高、效益更好。当然,这之中会涉及到许多其他问题,比如说标准问题、法律问题、数据公开问题和安全问题等,在这些方面中国电信已经有了一些深层次的考虑。希望大家一起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让我们的产业链更加发展壮大。
王鹏:我们在做《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研究支撑工作过程中,对政府在其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进行了反复思考。工业4.0诞生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产生,各类要素复杂演变,每天都不断产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企业。面对这么复杂的局面,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去主导这样一个进程,那应该做什么呢?我认为政府应该回归到守夜人这样一个角色。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来培育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具体而言,首先工业4.0要求指引方向,但不是指引具体的技术方向,而是引导整个社会去重视互联网深度融合和跨界应用;其次是政策支持,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各方面政策支持工业4.0时代的互联网创新,支持各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这种政策更应该是普惠的政策;再次,政府要去引导以进行工业4.0改革的企业为主体来制定标准,“互联网+”的发展没有标准相当于各说各话,是不行的,政府应该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最后,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并不都是美好的,还有一些不好的问题,比如数据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伪劣产品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做好各种归置和法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