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催热下,短短两年时间内,国内市场机器人企业就已达到近千家。行业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80%以上厂商本 体业务出现同比增长,仅有20%的厂商同比下降;但从盈利能力来看,机器人本体业务亏损面高达70%。换言之,70%以上的企业的本体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机器人厂商主要扎堆于中低端、缺少核心技术,九成企业规模在1亿以下,但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 器人,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
核心零部件缺失是问题根源。国产机器人产品所需的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多直接采购国外产品,导致国产机器人产品难以与 国外产品竞争。中国机器人网CEO赵勇表示,目前中国机器人厂家每家每年销量很多都不超过1000台,难以覆盖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成 本。“因无法满足汽车、船舶等生产线“全天不停线”的要求,部分国内机器人厂家只能在一些零部件生产领域求生存。”赵勇说。
2015年,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松机器人”)开创了首条机器人用于冲压生产线的先河。该生产线用于加工宝马2016年新款车型的零部件,这也是第一条国产品牌机器人为国际高端汽车品牌提供冲压零部件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