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手机精密结构件的制造行业,劲胜精密在过去多年一直居业内之翘首。其客户包括华为、中兴、TCL、OPPO、三星等,产品在全球手机结构件市场占有率达15%以上。2015年7月,劲胜成为国家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首批示范项目的试点企业之一。中国制造业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模式正在劲胜精密初露端倪。
劲胜的“移动终端金属加工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被工信部确定为2015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也是手机精密组件行业唯一一家试点企业。2016年劲胜将和创世纪一起组团参加深圳机械展,并在展会上展示整个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这将是国内展览会上第一次展现初步成型的实际“智慧工厂”解决方案,想知道未来2025的中国制造什么样,这场盛会您不容错过。
生产线的革命
近日,深圳机械展SIMM团队走访了劲胜。“整个示范车间由200余台机器人和CNC机床等设备组成,在智能化改造前,这200多台设备至少需要200人来操作,实现智能化车间后只需要三十几个人,而且大部分都在控制中心里监控。”劲胜精密总裁办主任曹豪杰向SIMM介绍到。随后的深入介绍,让我们认识到劲胜精密的“机器换人”计划,远不是减少人工那么简单。
在工厂的控制中心,一个拥有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大数据链的制造体系呈现在我们面前,曹主任在几组控制系统前向我们详细的说明了它们的用处:“我们已经完成整个工厂的物理信息和MES等软件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双向采集。通过MES系统,把生产所有需要的指令下发给机床,设计上出现任何修改机床也会通过整个网络实时同步,不管这个工厂是在东莞还是深圳。以前这种修改变更只能靠ECN的纸质变更单来人力执行,相比之下效率提升可想而知。另一方面,车间内的生产情况也会汇总到控制系统,诸如通过设备加工的即时数据完成产品质量监控和分析;根据加工数量通过AGV机器人做物料自动提取;机床运行及刀具状态的实时监控。运行的、空闲的、报警的,每一台设备的数据都得到清晰的体现,出现如报警等异常情况,将以处理时间的不同从责任班长到集团总裁逐级通过微信的发送上报。”
通过研究德国工业4.0我们发现,智能制造意味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它将人、机器、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有效连接成为网络信息系统,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驱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以网络连接与协同为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在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工业互联网支撑实现单个机器到生产线、车间、工厂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观察与理念相印证,在劲胜,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最接近智能制造概念的工厂。
智能制造的核心:工业大数据
“大数据的理念已经广为大众所接受,企业内部在运行中,积累了大量的内部数据,工业大数据给了我们一个看世界的新角度。”随后,曹主任向我们阐释了不断有效挖掘工业数据,开发其价值的重要性。劲胜的智能控制系统以机床主轴电流的运行数据为切入点,得到大量信息。机床通过每天定时的空跑,检测全系统的稳定性;优化机床运行模式,提高运行效率22.9%;通过主轴电流偏差值进行断刀管理,刀具损坏后立即终止加工,实现断刀后自感应、自决策、自执行,使一些因刀具损坏产生的损失零化。这些正切合了工业4.0“自适应、自感应、自调理”的生产模式。
做中国智能整体方案的一流服务商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德国“工业4.0”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进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其拥有西门子、博世等一批具有总体平台架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制造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具有数字化、自动化生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能力,而且具有基于软件的架构开发和创新能力,并能依托自主平台整合和利用零部件、工业软件和基础设施公司的资源和技术。
反观国内,绝大多数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在软件平台开发和架构设计方面的能力仍旧是短板。因此,为打开智能制造的新局面,劲胜精密自2015年8月以来,以收购、参股等方式,分别并入了一家台资数控机床企业、一家精密自动化科技公司和一家软件设计公司,已构建集高端数控机床、国产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国产软件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体系。未来劲胜将着力把传统制造工厂转化成智能工厂,逐步从消费电子生产商,向提供软、硬件设备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和整体智能工厂改造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