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汇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卫波说,有企业倒闭了,但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发展更好了。“我周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业务剧增。有的企业甚至都不考虑压减毛利率,如果再下压一点,市场业务还会扩大,但他们已经做不过来了。”
来自东莞官方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共关停外资企业267家,涉及合同金额3.6亿美元。但是今年前三季度东莞新增资项目更多,共有382个。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新签约合同金额达38.5亿美元,几乎是关停企业涉及金额的10倍。今年1—11月,东莞全市制造业市场主体达17.03万户,比2012年底增长36.85%。
数据背后,世界工厂的制造车间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8年前,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人满为患”:从产品烧成出窑到磨边抛光再到分选包装的各个工序全靠人工,一台窑炉的一天的转运量达到220吨,窑炉车间出砖区的工人算下来得有两三百人。
现在,这一“盛况”已不再。瓷砖一出窑炉就进入自动输送带,通过地下送到百米外的车间,抛光、磨边、切割、检测、打包等工序都在自动输送带上完成,偌大的车间里只有不到20名工人在巡查机器是否正常工作。
在隔壁车间,一条生产线上5台平板印花机已停止使用。在车间前端一间恒温恒湿的小房间里,普通的瓷砖经过一台3D喷墨打印机,就成为市场畅销的木纹瓷砖。
过去这样一条线上使用的5台平板印花机需要18—20人;现在同样工序,用3D喷墨打印机,一个人就能完成。
2009年来,唯美将更多精力投入“机器换人”中,近年来先后投入数亿元,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省生产用工超过2000人。与此同时,技术研发队伍从数十人增加到数百人,新产品不断涌现。
和唯美一样,不少企业已尝到“机器换人”带来的招工难缓解、生产效率提升和产能实现标准化等甜头。
从机器人进驻珠三角的制造工厂开始,智能工厂的雏形开始出现。在厚街镇兆生家具的自动化工厂里,看不到粉尘,没有油漆的味道,没有电锯刺耳的声音,各类大型设备整齐陈列在车间内运行。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家具生产的木工开料、喷涂、包装三大阶段,都是机器做主角,工厂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已达60%以上。”这家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年产值达上亿元的工厂,仅需约200名工人,人工成本约占总成本的25%。“机器换人”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环节,使该工厂人员流失率降至7%,而工厂年产值最大可达3亿元以上。
机器的升级,是中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点。这背后,广东制造业正在向柔性化、智能制造方向发展,智能工厂、无人车间、协同制造等正在提升着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提高着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