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未来能源互联网市场将达9000亿美元

发布日期:2015-12-11 来源:亚洲视点作者:网络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在日前最新发布的《中国能源互联网商业生态展望》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的总市场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7%。
  其中,除智能电网建设先行驱动的快速增长外,能源互联网还会为中国直接带动微网建设、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建设、屋顶太阳能系统建设、物联网建设、智能家居系统、储能系统等一系列制造产业的增长。同时,围绕能源管理相关的服务、融资甚至数据产业也将成为新型收入来源。根据中国政府的“互联网+智慧能源”指导意见,能源生产、输配、消费领域,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和物联网领域,都将迎来新的投资机遇。
  中国能源互联网重点发展领域
  1、发展或经历四个阶段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埃森哲认为,中国能源互联网从投石问路到繁荣发展,将经过“有容乃大、平台论剑、无远弗届、乾坤易位”四个标志性发展阶段。
  报告指出,能源互联网并不是“能源”与“互联网”的简单叠加,而是能源产业的传统企业与新参与者共同利用信息通信、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等技术让互联网平台与能源专业服务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增量价值。
  目前,中国还处于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传统能源生产商与输配服务提供商仍然主导市场格局,积极利用改革政策导入前的空档期加紧竞争新业务的能力建设,保留和拓展优质能源用户基数。而新能源供应商和跨界企业,则正通过尚未互联互通的、局域性的能源网,如智能油气管网、智能电网、智能微网等在能源服务市场摸索、建设、运营新的商业模式。
  随着改革降低能源行业进入壁垒、局域多种能源互补网络的经济性得到商业化验证,以及更广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加快部署,中国的能源互联网试验将在某些区域率先取得成果,其建设运营模式也将趋于成熟并值得推广。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被纳入有效的能源交易,能源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形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
  在第一阶段的经济规模形成后,随着售电和配电市场的竞争性改革,需求侧管理成为坚实的业务增长支柱。由于运营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在配电技术上以“削峰填谷”为内核的时间调度模式和“就地平衡与跨区平衡相结合”为内核的空间调度模式都将发展成熟。以智能计量和流量数据分析能力支撑的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等技术会加速普及,平台化能源供给与能效服务模式逐步出现。各类平台同时竞争优质能源用户入口,参与竞争的企业体现出“比特管理瓦特”的人才特征。平台化导致线性的能源产业链重组为多边关系的价值网络——其中的供应商与用户往往同时具有生产、消费、销售多重角色。
  在第二阶段营造的能源用户体验基础上,中国的家庭和工商业“能源产销合一者”加速涌现,分布式能源在骨干网络上即插即用。同时,基于平台的能源交易量呈指数上升,积累蕴含生产运营和用户消费信息的海量数据。数据成为能源互联网中各利益相关方的重要资产。伴随新的改革,分布式发电和集中式发电平等竞价上网,电力交易市场化达到新水平;能源生产、加工、传输、配送、消费全产业链数据可共享用于支撑能源互联网交易平台。社交、移动、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的协同应用(SMAC)高度成熟和定制化,使能源产消者的交易空前便捷。
  在第三阶段带来的可再生能源边际成本大幅降低基础上,中国低碳能源结构逐渐形成,同时单位GDP能耗降至后工业化发达国家水平。不同类型的能源服务提供商以差异化竞争取胜,成功的能源企业兼具产业技术与数字技术基因,以帮助用户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完善用能体验为核心收入支柱。如此,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能源互联网生态的七种商业模式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资源事业部总裁丁民丞指出,能源互联网预示着新型产业链、新型市场和新型商业模式正在形成。这为中国能源企业“边转型、边增长”创造了无限可能,但企业从中的实际获益程度,取决于其推进数字化的观念与能力,取决于其对商业生态变化趋势的理解。
  2、企业应积极谨慎应对
  报告同时指出,上述四个阶段的发展情景取决于政策、技术和商业三个主要因素对能源互联网的推进作用,这三个因素所能达到的不同程度和实际差异,也会使四个递进阶段发生部分重叠、跨越或停滞。
  目前,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其中包括市场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仍需提升,投融资渠道亟需引向创新,企业观念与能力尚未准备就绪。
  不同类型企业的价值挖掘
  对于传统能源企业和新兴企业如何应对挑战,顺应发展,埃森哲战略咨询董事总经理黄伟建议,由于能源的替代无法做到一蹴而就,因此传统能源企业需要转变思维,重新自我定位,以实现新的价值提升。
  “一方面,传统能源企业需要找准切入点,对市场、业务进行细分,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黄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另一方面,企业层面可以采用‘一体两制’的方法,比如成立新的公司来发展新业务,以便确保业务的专注程度。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创新和增效并举。”
  黄伟同时提醒,传统能源企业在积极拥抱创新、拥抱能源互联网的同时,也应保持谨慎态度,把握好数据交换的尺度,以保证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对于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新兴企业,则需要全面了解掌握市场情况,积极与传统企业合作,清晰自我定位,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优势。”
TAG: 能源 互联网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经扩展的机器安全计划使制造商与一流的系统集成商相互对接

下一篇: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助力“工业4.0”腾飞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