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扎堆”广东 成全球制造基地

发布日期:2015-12-08 来源:网络转载作者:网络
        12月5日,2015中国(广州)智能装备暨机器人博览会开幕,稍早前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也才刚刚落下帷幕。今年以来,各类“机器人运动会”频现全国,广东更是密集,国内外机器人企业“扎堆”广东渐成常态。

作为全国制造大省和全球制造基地,广东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近年迎来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深度渗透到制造业的各环节,“机器换人”正有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需求带动产业,政策和资金等许多资源都在向机器人产业倾斜。

经走访发现,广东机器人企业多数选择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系统集成入手,目前已呈现出一派勃发态势。不过,另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目前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并不多见。在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后,机器人产业自身如何转型升级,将是一个新的命题。

机器人产业迎“风口”

“希望大家都来东莞买机器人。”东莞市市长袁宝成隔空喊话,“不要老是用外国的机器人换中国的人,还是多用中国的机器人换中国的人。”在广东政府网11月30日的在线访谈,佛山、东莞和中山三市市长同场接受采访时,同时打起自家的机器人的广告。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的双重风口中,珠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迅速壮大。仅在东莞,机器人企业已从十几家发展到超过两百家,智能装备企业也超过400家,今年产值预计将超过500亿。据广东省机器人协会统计,广东省2014年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装备产值约3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值约100亿元。在全国1000多家机器人企业当中,广东就有300多家,占近1/3。这些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集聚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城市。

“广东的机器人企业多得我名字都记不过来。”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伯基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催生巨大需求空间,机器人正渗透制造业各环节,带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动作频频的政策引导,也是业界认为机器人产业“井喷”的原因。近年来,省市政策频出,包括资金在内的许多资源都在迅速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倾斜。这些政策多以财政引导为切入口,并结合市场化投入机制,对使用或研发机器人的企业形成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多元化扶持。从2014年起,深圳将连续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佛山对认定为国内、省内首台(套)装备产品的生产企业,分别一次性最高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并设立方便企业采购机器人的“机器人超市”;东莞则提出设立专项资金,对销售本土机械产品的贸易公司奖励,最高达60万元。

7月底出台的《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提出,到2017年,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机器人及相关配套产业产值达600亿元;到2020年,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4000亿元和1000亿元;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全面进入智能化制造阶段,基本建成制造强省。

如何突破研发瓶颈

在到处攻城略地的战绩中,广东机器人企业大多难掩一个尴尬的现实:他们手中的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大都来自外国企业,真正属于自己的,可能只剩下系统集成。这导致的问题是,利润不高,没有足以应对未来的生命力。

大多数国产企业更愿意选择从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系统集成入手,原因是机器人生产技术复杂、投入大、周期长,尤其是占机器人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核心零部件,开发难度巨大。

李伯基认为,目前的市场秩序也仍不成熟,政策的鼓吹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市场的浮躁,导致当前国产机器人企业进入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尴尬境地。

“政府应该加强对国产企业研发的扶持,避免企业一哄而上,引导产业均衡发展。”他表示。

东莞市博实睿德信机器人股权投资中心总经理王家砚担忧,目前全国工业机器人已明显过热,未来五年一定将出现一次大面积洗牌,甚至可能七八成企业会倒掉。

不过,仍有少数广东企业通过坚持自主研发“活得很好”。广州数控便是国产企业研发的“领跑者”。这家公司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掌握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机器人系列化全自主开发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这家在机器人行业与“北新松”齐名的“南广数”,已经先后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央财办主任刘鹤在广东调研的重点企业。

2009年,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不久的广州数控成立了两个研发团队,一支团队沿着国外的技术线路进行转化,另外一支团队则着力将广州数控原有的“滚珠丝杆”技术应用在减速器上。研发进行到中段,企业发现国产技术线路性能更优、知识产权风险小,于是果断停掉技术转化的线路,朝着自主研发集中攻关。

“我们本身是做数控系统的,技术上跟做机器人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在自主研发方面有一些优势。”李伯基说。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表示,除了自主研发,目前还有另两种机器人“崛起”模式。一种是“吃掉同行”,通过资本收购整合的形式,迅速做大做强;另外一种是“改造自己再改造同行”,衍生自大型制造企业自身项目,比如格力在完成自身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一个优秀的机器人企业,可帮助其它制造业企业进行机器人生产线改造。

另一方面,在工业机器人竞争激烈的当下,“避其锋芒”不失为一种生存策略。任玉桐提到,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领域方兴未艾,国内外的发展差距还不大,或将成为机器人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国内尤其是广东的机器人企业,不妨从这方面寻求突破。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媒体称“中国制造2025”11项支撑文件将出

下一篇:中国制造2025规划:智能制造≠机器人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