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三年推动250家规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

发布日期:2015-06-18 作者:网络

  在联合光电的无尘密封车间内,一台台智能自动化生产“机器人”一字排开。通过来回伸缩的机器手臂进行注塑、剪片、冲钻等精细化加工,一条生产线每隔30秒就可以加工出八块4毫米外径、0.3毫米厚度的镜片。

  近年来,包括联合光电在内的大批中山企业正火热投身于“技改大潮”中,不断通过“机器换人”实现节员增效。根据中山市政府印发的《中山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计划》),三年内将引导全市超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争创工业转型升级新优势。计划3年累计推动2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明显上升。

  逾3000家规上企业推进“机器换人”

  16日上午,近400家国内外先进的机床加工设备、模具配件、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亮相中山博览中心,带来更先进的工业自动化智能生产展示,众多前往参观的企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企业热情高涨的背后,一场以“机器换人”为主线的制造业智能化浪潮,正在中山加速掀起。

  早在2012年,中山市政府便出台《关于促进企业减员增效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应用先进管理模式、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生产装备、先进信息化系统,开展改产品、改技术、改装备、改管理工作。近年来,中山一直把推进工业技术改造作为该市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机器换人”更与“腾笼换鸟”、“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一同被列入“四换工程”。

  数据显示,中山市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的企业技改需求反馈率达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在近3年来,中山市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原来一条生产线生产800套冰箱拉手,需要6名熟练工当天持续工作10个小时;而进行技术改造引入机械手臂后,同样的产出只需2名工人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量。自2008年来,大雅五金已经连续多年投入公司总营收5%的资金到生产线改造中。

  “目前我们的技改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包括厂房和物流仓库。二期工程目前进展顺利,争取在明年6月份如期竣工投产。届时,预计可实现效率提升30%,制造成本下降20%左右。”大雅五金有限公司生产自动化部机械研发工程师张国涛说。

  像大雅五金一样投身于“技改大潮”,通过“机器换人”实现节员增效的中山企业正不断增加。据市经信局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全市已有3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的改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累计减少近16.3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约23.3%。

  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改,配合省政府三年75亿元的技改扶持资金,2015年—2017年,中山市也将按照不低于省的标准加大扶持力度,每年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2亿元,3年累计6亿元,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

  建服务平台为企业免费提供改造方案

  尽管中山企业加速实现智能制造的热情已日渐凸显,但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和引进先进设备实力的缺乏,仍然是一大难题。如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提供优质的服务?

  对此,市经信局依托中山美居产业园,引入硕泰科技等知名智能改造企业、科研部门、金融机构共同组建“中山市智能改造公共服务平台”,目标是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智能无人工厂体验、智能改造方案制定、设备融资租赁等一站式公共服务。

  “作为一座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中山企业对技改需求非常大,我们将会为他们免费提供智能改造方案。方案一经采用,政府方面会给予我们一定的资金补助。”据硕泰科技的总经理张帆介绍,平台给企业提供的方案将针对其自身情况,告诉企业如何进行智能化改造,并解答多长时间可以回本等问题。企业认同方案后,可以付费让平台帮忙实现改造。

  记者获悉,自进驻中山以来,硕泰科技已经为中山超过30家企业提供了“机器换人”的智能改造方案,更帮10家企业实现了部分生产线的智能改造,如三卓照明、美的等。

  “51自动化”中山智能改造公共服务平台计划在今年7月底前正式上线,届时平台上也有现成的方案和案例供企业参考和下载研究。企业可以在平台上通过“团购”的方式,以优惠的价格采购智能化生产设备。平台也会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包括在产品迭代生产中对设备的改造。

  除了线上的服务平台之外,硕泰科技还将在东区伊电园建立一个面积4500平方米的4层“机器人综合体”。在综合体一楼,将设有400平方米,按照工业4.0理念建设的机器人示范观光“无人工厂”,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多角度观察现成的“机器换人”生产线,借此了解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而在综合体三楼,则将为企业展示如何通过“机器换人”,突破共性技术。

  事前资助事后补助促智能平台建设

  如果说过去几年中,中山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关注较多的是“机器换人”;那么从近期公布的《计划》看,中山正计划在今后这3年中,赋予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以更为深远的意义。

  此后3年,中山将大力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包括对投资计划明确、技术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市场渠道完善的重点增资扩产项目,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争项目快建设、早投产、速达效。

  同时,推进企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鼓励工业企业依托自身品牌应用电子商务,通过第三方零售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网络零售终端,开展网络零售、网上订货和洽谈签约等业务,提高生产经营和流通效率。

  接下来,中山将以事前资助、事后补助等方式,支持工业领域质量认证、试验检测、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依托美居产业园,重点建设1—2家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平台,向技术改造企业提供工业设计、电子商务、投资策划等服务,“机器换人”、智能改造、两化融合及先进管理模式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设备租赁和专业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

  另外,中山还将大力开展“机器换人”工程,在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实施以“机器换人”为主要手段的技术改造,鼓励应用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工业机器人装备,普及现代化制造模式。

  智能改造样本

  一条“机器人”生产线实现20人产能

  在小榄镇三卓照明的生产车间内,一条由两台机器人和若干机械部件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在一个人操作的情况下,每隔3秒就能把七八个零部件组装成一盏M216射灯。随后,组装完的射灯又被机器臂一个个取出进行长时间的老化试验,通过机器精确地检测其是否存在光衰的问题。最后再进行自动化包装。

  “仅组装这个工序,原来一盏射灯就要3人一组,花费20秒完成。如果要达到现在这样一条生产线的产能,相当于要有20个左右的人力去实现。”张帆说。

  今年2月,三卓照明投入大量资金,通过硕泰科技实现了M216射灯组装、检测和包装等工序的自动化生产,不仅大大提高了产能,减少了人手,同时也实现更加标准化的生产。除此之外,通过这一智能改造,也实现了健康生产。

  “如老化试验这道工序,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盯着光源看,对自身视力的损害是很严重的,用机器就没有这层顾虑。”张帆告诉记者,“通过机器进行检测,对光线强弱的判断也更为精准。”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京津冀大气治理将投59亿 环保自动化不差钱

下一篇:是谁扼住了德国电动汽车的喉咙?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