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重庆嘉陵集团“415摩托车焊接线”一车间看到,工人启动按钮后,两台焊接机器人开始同时焊接摩托车车架的弧形金属材料,仅仅28秒后,机器人就完成了焊接任务。
“在同样的时间内,1台焊接机器人做的工作,需要3名熟练技术工人才能完成。”嘉陵集团工艺现场技术员李学亚说,机器人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为公司节约了人工成本,并且还能把产品质量做得更好。
这类现象在重庆并不少见。
对于自2011年起便提出要打造 “全球机器人之都”的重庆而言,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恰恰是全国各地争相创建机器人行业的一个缩影。
在当下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技术工人日渐匮乏的今天,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继成功打造亚洲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后,再次瞄准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力争2020年销售收入逾1000亿。而据英国《经济学人》报称,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2013年购买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预测也显示了机器人的巨大需求,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每年将为全球带来1.7万亿至4.5万亿美元的产值。
从零开始 艰难起步
据统计,截至2009年,重庆历年来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仅有500多台,但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发展的升级,机器人开始备受青睐。
2011年3月,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应运而生,将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并引进了高级专家人才,成立了重庆市机器人专家组。2011年12月,重庆明确提出要把全市打造成“机器人之都”的构想。2013年10月,重庆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
据统计,2011年以来,重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年均增速达到54%左右。如今,重庆使用工业机器人已超过5000台,预计今年还有2000多台的市场需求。其中,汽摩、电子信息行业是使用机器人的主力军。通机、化工、工程机械和食品制造等行业,也有不少企业使用机器人。据该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2013年,重庆成为全国机器人需求第一的城市,机器人销量超过2200台。未来重庆对机器人的需求每年还将以20%以上的增幅高速增长。
工业基础雄厚 市场前景可期
近年来,汽车行业和电子电气行业占据了我国机器人使用总量的59%。而重庆的汽车、摩托车和笔电生产基地,三个行业的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分别超过了12%、30%和30%。“这样的产业布局催生了巨大的机器人使用需求。”两江新区装备产业领导小组组长李光向记者表示,重庆发展机器人产业最大的优势和底气,正源于此。
基于上述优势,重庆明确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方向。“首先围绕工业市场发展工业机器人,并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到一定阶段,再发展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最终形成全产业链。”
按照这种思路,重庆市政府在去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推出多条重要措施,如设立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本地产首台(套)产品的示范应用和工业企业采购本地产工业机器人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对好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支持整机与零部件研发,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等。
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金锐向记者透露,公司是带着当今国内一线的机器人技术落户重庆。按照规划,预计3年之内形成最优的研发、检测、制造、服务体系,成为西南机器人的龙头企业。“未来,我们将逐步打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和实力最强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高金锐说。
去年2月20日,由长泰机器人有限公司和重庆机电集团投资1亿元建设的重庆机器人项目落户大足经开区,主要建设10000台工业及服务机器人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
大足万古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奇林告诉记者,大足区将在万古工业园建成集研发、孵化、制造于一体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管道机器人及相关检测产品、服务机器人等,预计今年6月投产后面市。
陈奇林介绍,万古工业园区生产的机器人,主要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如管道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三种。特种机器人可完成很多人力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排险除爆、军事等用途;而服务机器人则可以陪人聊天、逛街,还可帮人做饭、按摩等。
标准缺失 难以走入良性循环
“为什么国产机器人落后于进口产品?先不谈核心技术,标准标定体系的缺失才是最关键的。”原重庆市科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认为,任何产业若没有与时俱进的标准和标定,就失去了行业门槛,机器人产业在这方面恰恰处于空白。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行业标准还沿用1996年制定的机械行业标准;而在标定方面,国内尚无统一专门针对机器人标定测量的检测机构。
钟志华担忧,标准标定体系的缺失,可能令机器人产业难以走入良性循环。“缺少标准,每台机器人的使用体验就可能存在偏差,最终会打击企业的购买积极性。机器人生产企业也难以实现量化生产,生产成本就降不下来,最终可能会彻底失去与进口企业的竞争机会。”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总经济师、重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李光表示,目前,汽车制造厂使用的机器人已近百台,分布在汽车整车生产线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以及发动机生产线的铸造、机械加工、总装等工艺程序上。这些企业使用的机器人既有国内生产的,也有国外进口的,国外进口的占比略高。
“同国外进口机器人相比,国产机器人在加工精度、运行的稳定性上都稍显逊色。”李光认为,国产机器人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价格上。
重庆已经开始行动。据李光介绍,当地正在尝试对机器人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计划引入“金融之手”,采取机器人租赁模式,并将售后服务植入进去。此外,重庆还计划结合国企改革大潮,调动国企、民企积极性,以资金为纽带,探索混合所有制对机器人产业的推动力;同时,委托国外猎头公司引进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