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南京江宁开发区,星乔威泰克汽车零部件车间,一台点焊机器人正在瞄准焊接。一年前,这活由3个工人干。冲压、点焊、抓取,全部实现机器换人,120多台机器人昼夜工作。
应对人力成本上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用上机器人。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第一大省以及重要的机器人需求大省,江苏机器人产业面对机遇,必须祛除虚火,确立需求导向、应用导向,深耕本土,立足服务制造业提档升级,开掘社会多元需求,才能健康成长赢得未来。
扶持应用就是最大的支持
2012年起,星乔威泰克大规模引入机器人,去年企业产值达6亿多元,比3年前增加一半,而工人却没增加。不过,这些创造价值的机器人,几乎都是国外品牌,只有一台国产,来自南京埃斯顿公司。
与全国同行相似,埃斯顿也从传统制造业转型而来。作为电机生产商,埃斯顿研发机器人不过4年,去年销售5000万元。星乔威泰克试用埃斯顿机器人一年多,提出改进建议,埃斯顿据此优化设计,提升机器人点焊速度、精度。
近两年,国内机器人市场井喷,2013年销量3万多台,超越日本成全球最大市场。业内估计,未来一两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达万亿元规模。省经信委装备处副处长申清高说,江苏万名工人拥有30台机器人,而发达国家是200台,需求空间很大。
这肥水却流向外人田。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巨头切走中国市场七成份额,其中,ABB、库卡等已在江苏布点。省内企业去年至少新安装机器人5000台,销售额至少12亿元,但逾七成采购费付给国外厂家。星乔威泰克副总经理李琦说,用国产机器人,企业升级改造,便于交流合作。但多数企业仍愿用洋品牌,汽装、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很少用国货。原因何在?洋品牌性能稳定,使用风险低,加之近两年降价逾三成,原来35万元的机器人降到25万元,使得国货价格优势缩水。
我省机器人制造企业,相关部门掌握的即有上百家,年产值约400亿元,这两年增速逾25%。去年,江苏装备制造业产值达5.8万亿元,但位于装备制造高端的机器人产业起步迟、基础薄,缺乏核心竞争力。全省八成以上机器人企业做系统集成,即按客户需求,购买关键零部件,组装机器人,门槛低、竞争激烈,且受制于人。江阴锦明玻璃技术公司去年生产100台机器人。公司总经理文碧说,客户通常忽略一两万元价差,要求本体机器人用国际品牌。而核心零部件和本体机器人,省内生产企业寥寥无几。
减速器是机器人最核心的部件。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4年投入近亿元,研制减速器,已产销2000台减速器。公司技术部部长顾京君说,国产部件只有通过大量应用,才能发现问题,改进品质,减速器要量产上万台,才谈得上盈利。而国产部件知名度小,推广难,急需政府顶一把。
“江苏应效法广东、浙江,从战略层面重视发展机器人产业,首先要摸清需求在哪,应用领域在哪,更多地引导"用",扶持应用就是最大的支持。”南京大学钱志新教授说。机器人关键技术,包括核心零部件攻关,国家会出台扶持政策,地方政府更应给力市场推广,省里应打造供需对接平台,对企业试用本土机器人给予补助。
迷信“高端”不如开发本土需求
扬州市邗江区杭集是全国最大的牙刷产地,去年产值70亿元。牙刷成本中人力成本占三成,工资每年涨10%,企业难以承受。想招工也难,全镇熟练工缺口上千人。近两年,当地大企业纷纷使用机械手。两面针(600249,股吧)酒店用品公司新上25台注塑植毛机,减少用工12人。到今年底,公司要上100台机械手,最大限度替代人工。每台机械手4万多元,最多两年就能收回成本。
人口红利减少,企业必须向技术红利要竞争力,机器换人大势所趋。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宋爱国说,江苏制造业至少一半岗位是简单重复劳动,完全可用机器人替代。这些机器人,量大而无固定标准,需要本土企业研制推广。接地气,机会多。很多行业都有机器人潜在需求,谁开发得早,谁就能占领市场。
南京、昆山、张家港、常州等地已有多个机器人园区;南京成立机器人产业研究园,无锡引进海外机器人研发中心;南京、徐州、常州制定机器人发展计划……当前,各地机器产业园遍地开花。省内一家机器人企业老总说,去年至少有20个地区邀他进驻新成立的机器人产业园,有的地方允诺补贴数千万元。“这些园区规划真能落实,产能超过未来几年全国需求!”他提醒,机器人产业上游供应链尚未形成,一哄而上,将造成低端环节产能过剩。
当前,很多地方发展机器人产业,定位不准,一味追求知名企业、产业高端,忽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像抛光机器人,进口价高达80万元/工位,省内却没有企业拿出性价比高的替代品。华恒焊接股份公司正研发抛光、打磨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钱鲁泓说,江苏这块蛋糕很大。
瞄准省内大量汽车零配件企业,从牙刷、压缩机到汽配冲压,江苏优创数控公司推出系列机械手,打进海尔车间,去年销售2500万元,比上年翻两番;江阴锦明瞄准电子、食品业,研发分拣、包装机器人,已陆续接到订单;长江钢业重工公司则主攻轧钢、码垛机器人,服务中小企业。
业内人士呼吁,与其迷信机器人产业的“高端”,不如眼光向下,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机器人产业固然可创造丰厚的税收,但政府更应意识到机器人的应用,对所应用的行业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面向多彩生活满足多元需求
“我叫塔米,是迎宾机器人。”
“我今年10岁。”
“我错了,原谅我吧。”
……
爱说话、爱跳舞的塔米,是昆山塔米公司的宠儿。机器人产业已成当地特色产业,80多家企业年产值逾3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昆山机器人产业不再死盯着制造业,而是面向多彩生活,开发多元产品:舞蹈机器人、环保机器人、引路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家居机器人……从车间到餐厅,从家庭到养老院,塔米跟它的小伙伴很忙碌。
昆山穿山甲机器人公司体验餐厅,是国内首家机器人餐厅。在这里,迎宾、点菜、炒菜、端菜,都由15位机器人完成。150个座位的餐厅,只有7名工作人员,比同类餐厅,要少10人。公司总经理宋育刚说,端菜机器人售价4万多元,充电一晚上,全天候工作。今年在手订单已达6亿元,公司正谋求上市。
昆山玉山福利院,将用上瑞泰智能公司产的护理机器人。瑞泰销售部负责人李超说,这里两幢楼将引进8台机器人,负责夜间巡视、查看门窗,检查老人是否安睡,有无跌倒。一台机器人加线路改造,费用10万元。
在东南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研究生们握着机器人的手,机器人能感知对方的力度。借助它们,患者可进行康复训练。今年6月,实验室将把5台康复训练机器人送至养老院使用。
国外工业机器人已发展五六十年,优势明显,主导全球市场,但服务机器人这个全新市场,国内外研发水平差距不大,仍处于产业化前期,这正是本土机器人的机遇所在。宋爱国认为,服务机器人走进养老院、家庭、医院,前景广阔,但首先必须降低价格。关节加电机组,1万多元,多维力传感器六七万元……这些关键部件,成本近10万元,如果降到3万至5万元,市场就能接受。而降价,有赖于国产品牌提升品质,性能稳定和功能增加。这些技术活,要有大批人静心去做。
“发展机器人产业,亟需优化产业生态,鼓励原创,保护原创。”钱志新说。昆山餐厅机器人推出一年多,国内已有近10家跟进模仿。宋育刚呼吁,政府应加大专利审查力度,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