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当产品供大于求,人们就开始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产品的特性。“以前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流程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应用工业机器人实现混流生产,从而达到对流程与定制化的灵活控制,变革制造模式就成为一种迫切需求。”罗百辉认为,机器人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原材料成本的降低也使机器人的普及成为可能,因此,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性价比一年就可以回收投资成本。比如,一台拓野机器人系统售价约20万元,可以代替三个焊接工人。一般来说,每个焊接工人的工资一年要6~8万,这样两年企业就可以收回收本。还不包括对工人进行的严格训练以及加班费用。
“工业机器人的价格相比10年前下降了近一半。以点焊机器人为例,以前一台点焊机器人要100万元,现在,基本在40~50万元。”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认为,“现在,工业机器人的价格每年还在以5%的速度下降。”
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说,“过去,我们使用高度专业化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往往从事特定工作,并孤立地被使用,同时被放置在独立的环境中。这些机器人需要复杂的程序来帮助他们完成工作,同时价格达数十万美元之巨,因而从成本效益和效率改善上都不尽人意。”她认为下一代的机器人会变得更具协作性。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工作会随需相互交换。同时,两者将携手完成工作。此外,人类将可以通过简单地为机器人演示,来培训机器人完成某项工作。新一代的机器人还将具有自我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它能根据需求和云端的指示来从事多种不同的工作。这一代机器人的价格也将降至18万元甚至更低。
“拓野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近两年迅猛增加。去年,拓野机器人一年销售200台,而今年前10个月的销售额就达到600台。我们的销量还在以每年1000台的速度增涨。”凌琳说。
“预计未来5年,是我国工业机器人迅速普及发展的时期。”罗百辉表示,机器人产业蓝海已经吸引各路资本争相涌入,目前中国已经有4000多家从事与工业机器人有关业务的企业。而拥有相对雄厚资金实力的上市公司更是不甘落后,纷纷上演“机器人总动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已有逾60家上市公司涉足机器人产业,包括均胜电子、亚威股份、新时达、林州重机等。目前A股直接拥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共有41家。而这些公司同样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上述41只个股中,14只年内股价涨幅超过50%,6只涨幅超过100%,其中东方精工更是上涨了207%。
在国内,沈阳新松机器人、安徽埃夫特、广州数控、深圳拓野是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第一梯队,其中沈阳新松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背景,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安徽埃夫特背靠奇瑞汽车,有客户资源优势;广州数控有自身的数控系统和伺服电机优势,拓野机器人可用于物料搬运、加工、堆垛、点焊和弧焊,涉及到自动化、金属加工、食品和塑料等行业。
虽然形势大好,但总体来说,本土机器人企业竞争力还较弱,国内80%市场被ABB、发那科、安川、库卡这样的跨国品牌占据。“综合来看,在与国外大型工业机器人厂商的竞争中,如何提高综合实力是关键。这包括系统、技术产品、品牌影响、管理等因素。”罗百辉认为,国外机器人公司无论是本体还是系统集成,规模都可以做到100亿元左右,本体和系统集成规模合计可做到200亿元。而我国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2012年的规模也才只有1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当然,作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制造企业,迄今为止,新松公司在机器人三维切割的研发方面做足了功夫,其设备可对复杂异型钣金件进行三维激光切割。
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要抓住机器人市场红利并不容易,尤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对于中国本土的大型企业来说,市场挑战也很严峻。目前,国外机器人品牌占据国内约80%的市场。国外机器人综合能力很强,比如机器人材料的关键部分连接、装配工艺、软件算法等。例如,机器人中很重要的零部件谐波减速器,由国产材料做出来的寿命只能维持一至两年,1年后磨损就非常严重,而谐波减速器的材料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速度和精度。据悉,在机器人应用上,目前跟机器人配套的很多传感器等相关的控制元器件大多采用国外品牌,这些品牌质量相对稳定,使用寿命长,同时对复杂现场环境适应能力也较强。对于大客户来说,相对于价格他们更加关注工业机器人的稳定性。以宝马公司为例,它们一天内生产几百台车,如果机器人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几千万元的损失。因此,对于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来说,安全与稳定性才是他们在选购工业机器人的重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