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二维码刷票系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将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两国将加强高科技领域方面的创新合作。备受瞩目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在德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两国有可能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
《德国之声》不久前报道称:“如果说中国以前的形象是生产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国,如今,它已经走在成为高科技产品输出国的道路上。没有什么其他市场能像高速列车市场一样体现这种转变了。”对此,柏林工大水陆交通运输学院慕尼希教授感慨道:“中国铁路飞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鼎力支持。李克强总理可以说是中国铁路行业的第一推销员。作为德国人,我不得不说,真希望我们默克尔总理也能这样。”
近年来,中国铁路技术通过进行适用性改造,已经可以满足出口西方国家的要求。此前已经有过成功的先例,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卫平介绍说:“比如白俄罗斯电力机车,我们就是满足了独联体的GOST标准;再比如说,我们的货车罐车出口到法国,那么就是要满足欧盟的一些标准和要求。”
尽管有过进入欧洲市场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并不能简单地推广,因为在欧盟体系之下,各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异。幕尼希教授表示:“我们也希望能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市场,但事实上并没有。欧洲不仅仅有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而且在技术上领域,在车体、能源供应、线路安全、轨道以及运营方式上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另外,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招投标程序也很重要。各个州、各个国家之间也都有差异。除此之外,我们的政策,不论是欧盟政策、国家政策还是各州的政策,对于招投标程序等方面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打开德国市场对于中国轨道交通业来说尤为艰难。除了由于德国轨道交通市场本身竞争激烈外,还要顾及企业在当地创造的社会价值。幕尼希教授说:“我们的政策需要考虑创造和保障就业。这是对于所有外国企业,包括中国企业乃至欧盟其他国家来说唯一的条件。”
其实,解决就业和进入德国市场并不矛盾,运营本土化是关键。幕尼希教授给出了几点建议:“第一点是先找一个合作伙伴。参股或并购一个德国公司,启用德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进行合作。第二步,当中国公司建立了这样一个运作实体之后,就可以参与招投标了。第三步,如果竞标成功,从运营商那里获得有条件的市场准入许可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获取资质认证。认证机构在德国通常是独立的第三方,企业向其递交认证申请,检测通过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市场准入许可。就此而言,中国铁路企业通过这条途径可以大有作为。”
就在不久前柏林轨道交通展“中国馆日”系列活动期间,德国莱茵TUV检测集团为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颁发了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JeRail?CBTC 的SIL4安全认证证书。这代表已经有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通信信号系统取得了参与世界轨道交通信号控制项目的建设资格。
另外,在工业4.0大背景下,中德轨道交通领域的企业之间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德国交通企业联合会总部负责人施文克表示:“最重要的还是企业间的经验交流,诸如关于客户或新技术的交流。德国现在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是,用手机车票代替纸质车票。我们知道一个新时代到来了,什么都是电子的,各大公司也跃跃欲试向工业4.0迈进……虽然这个过程肯定不容易。中国有着更年轻的人口结构,他们对新媒体新技术感兴趣,所以我认为,在电子化方面,当然包括营销、科研等等方面,中德企业间都有很高的交流合作价值。”
柏林工大水陆交通运输学院慕尼希教授
德国莱茵TUV集团为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颁发JeRail?CBTC 系统SIL4安全认证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