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上半年汽车零部件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4-08-27 来源:互联网作者:网络
据全国海关给出的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1-6月,全国汽车商品进口金额达480.10亿美元,出口金额为400.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28%和7.33%,创历史新高。其中,全国汽车零部件进口177.26亿美元,出口309.13亿美元,增幅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从整体数据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顺差达131.87亿美元,但汽车类商品整体形式依然呈逆差形式。

  三大类产品增幅较大

  从今年1-6月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走势表看,座椅安全带增速最高,达到28%;驱动桥、汽车轮胎两类增幅也超过20%。进口金额较大的是变速器、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尤其变速器进口增长迅猛,主要原因是逐步改用进口变速器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增多。今年我国合资品牌汽车销量增长明显,涉及安全方面的汽车零部件,主要在国外采购。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业务同比增幅较大。进口总额同比下降的是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装置、汽车内胎三大类汽配件,分别是7.43%、21.15%、73.95%。一般在中国设合资公司的外资品牌轿车,都有发动机厂为整车配套。电控燃油喷射装置技术一般掌握在博世等少数外资零部件企业手里,这些零部件企业在中国越来越“本土化”,多数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基本可以满足本土供应。汽车无内胎化是轿车发展的趋势,未来对汽车内胎的需求会越来越少,进出口额也会逐年减少。在2014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进口明细中,汽车发动机进口36.66万台,同比下降4.06%,进口金额10.4亿美元,同比下降7.43%;汽车零部件、车身及附件进口金额149.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03%;汽车、摩托车轮胎进口金额3.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51%;其他汽车相关商品进口金额14.10亿美元,同比增长21.51%。
轮胎类产品进出口顺差最大

  今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类产品进出口顺差最大的是轮胎,金额为67.56亿美元。上半年,变速器进出口逆差最大,达47.51亿美元,发动机、安全气囊装置及驱动桥略有逆差。变速器、发动机、安全气囊装置、驱动桥都是汽车核心零部件,一般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中国多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汽车零部件,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较少,出口少于进口。此外,电控燃油喷射装置和汽车内胎两大品类的出口同比下滑,前者降幅超过20%,后者出口降幅在9%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发动机和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结束下降,呈小幅增长,其他两大类品种增幅都有所提升。上半年,发动机出口171.11万台,同比增长6.51%,累计出口金额8.15亿美元,同比增长8.36%;汽车零件、车身及附件出口金额168.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40%;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73.53亿美元,同比增长4.59%;其他汽车相关商品出口金额59.15亿美元,同比增长4.43%。

  上半年进出口形势好于预期

  从整体体数据来看,上半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表现好于预期。随着我国汽车销量的进一步增长和合资品牌的持续走强,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会进一步增加,其中涉及汽车安全类的产品进口增速还会继续加快。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核心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的相继投产,大量的国产零部件走出国门,进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汽车后市场,而从国外进口的核心零部件正在逐步减少。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我国稀土产业兼并重组获得进展

下一篇:沈阳机床产品 打入“成飞”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