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富士康掌门人郭台铭公开表示,“富士康将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计划,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在设立基地进行研发和生产机器人的同时,希望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工业自动化的工厂。”
2011年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绚丽地掀开了战略性的发展契机,极大的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与应用。然而,近期的很多报道显示,目前富士康实际使用机器人的数量还不足10万,距离预计实现装配100万台机械臂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实际与预期的巨大差距,再次把富士康推到了“机器人代替人工“大讨论的风口浪尖上。
当年,郭台铭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是期待以自动化来应对不断上涨的薪酬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和日益激烈的产品竞争压力。但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研制和应用机器人的成本和经营风险都在不断增加,而近期苹果订单和制造业萎靡的困扰,更加重了富士康机器人计划的困境。据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分析,“富士康2012年引入30万台机器人,至少需要投资300亿元;而3年100万台的计划,则至少需要投资1000亿元。”而市场研究机构SanfordBernstein分析师阿尔伯托莫尔(AlbertoMoel)也曾表示,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需要花费的费用将在21亿美元至逾100亿美元之间,但是,相比之下,富士康每年的资本支出通常不到30亿美元。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从起初的壮丽画卷,正逐渐变成海市蜃楼,甚至有人将富士康“百万机器人计划”比喻为“挂在驴子前面的那根胡萝卜,”仅仅是“富士康所需要的一个好故事来提振股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