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工业互联网: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

发布日期:2013-08-14 作者:网络


  BillRuh表示,目前无论在中国、欧洲还是美国,有很多零散的、基于地区或单独的标准。而人们所期望的是,在全球化格局下,应该由国际化标准发挥作用。


  但对于那些涉足工业互联网的客户而言,将来自不同公司的机器统一管理起来,也是个不小的难题。


  BillRuh对此则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他表示,客户现在遭遇的问题,与上世纪90年代IT刚开始发展时的情况非常类似。比如在网络设备方面,那时也有很多不同的网络设备提供商,公司的首席信息官要面对多家设备的复杂运行环境。


  “最终客户的需求会推动厂商进行改变,并最终解决由多家设备带来的复杂性问题。”BillRuh表示,客户需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大驱动力。


  而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也将应运而生。BillRuh表示,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远程的检测和诊断,从而不必派人到现场去维修。此外,不同于现在的卖产品和提供服务,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企业可能将基于最终的运营效果、使用成果提供服务。


  “比如保证发动机的飞行时长、发电量的多少、机器的使用寿命等。通过我们的数据服务,创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BillRuh还指出,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客户不仅可以通过数据了解资产的性能和运营情况,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找出自身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优化之处,实现自身的增长和改进。

  中国如何应对


  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工业互联网又意味着什么呢?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2万台CT机,4938台商用飞机发动机,100万兆瓦的发电装机容量,以及4500万个大型油气旋转设备。


  在伊梅尔特看来,中国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形成了庞大的智能机器规模,这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在提升效率和节约能源方面也面临着迫切的需求。首先是能源和资源的瓶颈问题。中国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全球第一。按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前后,全球30%以上的碳排放量都将由中国贡献,届时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


  此外,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显示,从2000年~2005年,中国工人的薪酬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2005年~2010年,增幅高达每年19%。中国政府近期更是定下了到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的目标。


  今年4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在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了《中国产业升级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掀起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热潮,这是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一轮竞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力量对比。有分析认为,西方国家到2017年就能完成结构调整。如果中国长期徘徊在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将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政治版图上难有一席之地。


  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无疑为中国解决上述产业升级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而在伊梅尔特看来,由于中国在提升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空间较大,因此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也将产生更明显的效果。


  “中国有很多的机会进一步提高现有资产的利用率。我觉得能源、资源的优化是工业互联网最大的应用领域。此外,在控制系统、传感器、远程监控等方面,工业互联网也大有用武之地。对中国而言,这不仅能提高生产率,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伊梅尔特说。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机器人产业春天来临,西部国际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展振翅高飞

下一篇:邬贺铨:大数据是对我国互联网创新能力的一次大考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