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的销售情况是这样的,亚太占很大的比例,仅次于西欧。而施耐德电气中国在整个施耐德全球100多个国家中,我们位居第二位。所以施耐德电气中国对施耐德电气是很重要的,中国市场对施耐德电气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大约每十年左右我们会有一个变化。1979年到1990年,我们刚刚进入中国,我们称作投石问路阶段,主要是通过合资公司技术引进的方式。1991年到2000年,我们称为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施耐德电气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第一轮进行大规模的投资。2001年到2010年,这个时候我们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第一个研发中心是在上海,大量的进行技术转移,比如开关设备、变频驱动、干湿变压器等,都开始向中国进行技术转移。2011年至今,是施耐德在中国进行大发展的时期,我们也积极的开始节能减排。实际上施耐德在中国开始节能减排是起步于2008年的上半年,而且是比较早的在国内把EMC的模式引入到节能业务当中。截至到现在,我们已经有5年多的时间了。和大家的感受一样,节能减排是一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件很艰辛的事情。但是我们经常说,它是一件造福于子孙万代的事情,所以我们干得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我们在新疆喀什搞了一个无电村活动,也让我们很受感动。那个地方是没有电的,所以我们在那里搞了无电村活动。今年9月份,我们还会继续到这个地方去。
施耐德电气进行整体能源管理的三个层面,简单说:一是设备层面。因为设备节能是最直接的节能方式,我们采用高效电机也好,我们用变频驱动也好,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是设备层面。第二个层面是系统控制层面。这个层面大家可能都有感触,有时候我们在私下说,我们进行电气节能+变频,上高效节能电机,我们进行了主力节能阶段,进行了效率节能阶段,现在必须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节能阶段。就是以优化系统、优化控制,从整体上把这个能节下来。第三个层面是能源管理。主要是让企业对用能情况有一个实时的监测,要建立完善的能耗指标体系,要能够跟踪这些能耗指标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持续不断的改善,要能够根据这些能耗指标,根据这些监测数据,实时的给企业提出节能办法,我们称它为延续的后期服务。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施耐德电气成功的案例。应该说施耐德电气这5年多来,不管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施耐德巴黎总部,这是一个整体化办公楼宇的管理案例,这里面包括楼控系统以及楼宇能源管理系统。我们在项目当中也有与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在整个过程中,员工就是积极参与,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这个楼是全球第一个获得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所以我们给中国的用户做节能,我们自己首先也要做节能的。
四川一个水泥厂,我们上了一套EOS节能系统,确实给企业带来了管理效益,我们达到的效果远远超过了当初给客户承诺的指标。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解决方案,叫做水泥行业的优化能源解决方案,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已经有4例。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应该能够比较大面积的铺开。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个空压机的节能改造。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国内做了3个比较大的钢铁企业能源管理解决系统,一个是在河北,一个是在山东,一个是在四川。它的规模都是比较大的,都是属于钢厂的全厂能源管理系统。坦白的讲,后两个能源管理系统有很大的改进,产生的效益不止每吨钢节约100元,要超过这个。钢铁企业的EMS始终是我们施耐德能源管理系统的一个重点,在这方面我们和中节能也有合作。因为我们有自己成熟的平台,我们有一支很强的软件团队,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施耐德还是有些优势的。
IBM中国的系统中心从它的能效管理需求方面有行业明确的需求,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两点:第一,对它的电源系统。第二,对它的监控和管理。最后我们给客户产生的效益,我们为IBM每年节省的成本有10万欧元。北京的IBM中国系统中心成为IBM全球前5的绿色数据中心,这是他们一个很要害的指标。在这一点上,我们帮助用户解决了问题,节省下了资金。这是我们在楼控方面的案例,这是一个酒店。在酒店我们有完备的解决方案,从楼控到楼宇管理,一直到冷机工艺设备,一直到空调,我们有一组咨询师,也有工程落地的团队,也有相应的产品。所以在楼宇方面,尤其是多点的、大的方面,我们是有比较强的解决方案的。
特别希望和在座的各位将来有比较默契的合作,我们从来没有把我们的合作伙伴当成竞争对手,我们从来都是把竞争对手看成合作伙伴。我们期望和同行业的人员共同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大的原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