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城市涌现的“智能”方案,除了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等之外,智能医疗也比较火热。简单来说,智能医疗就是使用医疗设备和通讯设备,来完成对病人的监护,以及随时将身体参数发送至网络(云端),让医生可以远程“看病”,并通过病人发送的数据分析其身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
数据可随时传输处理
目前较多的智能医疗方案都是在传统医疗设备的基础上,用户通过电脑登陆服务商提供的网站,定期将自己的身体技能相关数据上传。另一种常见的智能医疗方案是针对需要监护的病人的,这类方案大多涉及到定位和紧急报警设备。
移动互联能力弱
其实这些智能医疗方案目前还没打开市场,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使用起来不够方便。首先远程传输数据需要上网,而大部分服务商提供的网站都不支持手机访问,只能通过电脑,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智能医疗的移动互联能力,再加上目前的医疗设备几乎都无法在手机上读取数据,这就让智能医疗陷入“不智能”的尴尬局面。
难随时随地采集,设备成一大问题
看行业前景,还需分析市场需求。智能医疗的概念中,它相比较传统医疗最大的优点就是随时、随地,而从现在看来,智能医疗的产品还不能满足随时随地。随着服务商网站性能的完善和优化以及手机应用的开发更新,智能医疗的移动互联能力将会得以改善,但是下面又会迎来一个新的问题:采集问题。
其实用户真正需要随时采集的、和健康状况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血液、X光图等等数据,而这些数据采集设备价格昂贵,且不易携带,仅仅能交流一些心跳和症状数据,几乎让智能医疗成为鸡肋。
始终无法代替传统医疗
智能医疗做得再方便,也只能让用户凭借强大的物联网络和远程协助来时刻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而无法治疗。与物联网系统中普遍的“感、传、智、控”不同,如果是一个简单的物体连上网络,那么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指令进行远程控制。而人体是非常复杂的有机体,现有的医疗水平无法进行远程治疗,真正遇到了问题,还是得去医院。
总而言之,目前的智能医疗,面临着“难诊断”、“不便利”、“不能医”这三大问题,与智能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