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始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以来,已经过去了近1年时间。日本经济产业省称,从2012年7月到2013年2月底,作为收购条件已通过“设备认证”的太阳能发电总输出功率已经达到1226万千瓦。
设备认证是由国家确认计划建设的设备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制度。按年度确定的电力收购价格,将根据通过设备认证的时间或者向电力公司正式提出并网申请的时间中,较晚的时间决定。关于太阳能发电,如果在2013年3月之前办齐上述2个手续,无论何时开始建设及发电,都保证以1千瓦时42日元(含税)的价格收购20年。
发电站建设迟迟不见进展
德国作为太阳能发电大国而闻名,其累计装机容量为3288万千瓦(2013年2月)。而日本如果从通过设备认证的发电容量来看,仅用8个月就达到了德国的3分之1。这远远超过许多相关人士事前的预测。不过,问题在于,虽然如此大量的设备通过认证,但实际能够发多少电呢?
在通过设备认证的1226万千瓦太阳能发电中,非住宅用途(10千瓦以上)为1101万千瓦,占其中9成。日本的太阳能市场长期以来是在住宅用途产品的拉动下不断扩大,但实施新制度之后,商业发电用途等大规模设备占了多半。
不过,在接受了设备认证的125万千瓦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中,目前已经有84万千瓦以上开始发电,而非住宅发电设备仅有42万千瓦开始发电。不到通过设备认证的总输出功率的4%。也就是说,大部分设备正在进行建设,或者尚未开工建设。尤其是规模较大的百万瓦级太阳能发电设施(1000千瓦以上),总共有1755个项目、644万千瓦通过了设备认证,但在2月之前,仅有69个项目开始发电,输出功率仅为11万千瓦。即使是百万瓦级太阳能设施,如果输出功率在2000千瓦以下,从开工建设到开始发电,如果进展顺利,3到4个月时间即可建成投产。那么,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经济产业省新能源对策课课长村上敬亮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电池板和电源调节器交货延误现象超过了预期。”许多发电运营商表示:“如果采用国产部件,等待1年时间是很常见的事情。”
由于价格下跌等原因,全球电池板厂商陷入苦战,在这种形势下,夏普公司和京瓷公司等日本国内企业似乎并不想大幅扩大产能。
另一方面,虽然海外进口产品增加,但并不能满足日本国内迅速增长的需求。3月,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破产,日本某大型太阳能发电运营商称,消息传到日本后,“金融机构对使用中国产品的计划敬而远之的趋势增强”。发电业务只有在确保长时间稳定发电的情况下才能经营下去。而目前在日本国内,海外产品在品质及保修等方面尚不能说已得到足够的信任。
取得设备认证是为了转售?
阻碍日本太阳能发电建设的并不仅仅是部件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