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利用政策工具积极引导、激励和规制。2011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印刷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发布公告,决定共同开展实施绿色印刷工作。采取的行动措施主要是:界定绿色印刷的范围,使绿色印刷的范围涵盖印刷的生产设备、原辅材料、生产过程以及出版物、包装装潢等印刷品,涉及印刷产品生产全过程;提出绿色印刷的目标,“十二五”末基本建立绿色印刷环保体系,力争使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我国印刷企业总数的30%,印刷产品的环保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淘汰一批落后的印刷工艺、技术和产能,促进印刷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引导我国印刷产业加快转型和升级;成立专门领导组织,并制定绿色印刷标准。其次,科研院校发挥科技优势创建产业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居于行业院校之首的北京印刷学院率先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不断挖掘行业科技型大学科技创新优势,积极开发产学研结合体制和平台,集成产业要素,根据产业绿色发展战略需求,联合各方力量,努力打造绿色印刷包装产业科技创新系统——建设“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从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构建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强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构建服务于印刷包装事业和产业的软科学体系;以联盟战略集聚产业相关要素优势,实现政、产、学、研、用、资的有机结合。再次,大中型企业以创新发展回应绿色转型。印刷包装产业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第一次开始要把环境要素作为生产函数必不可少的内生变量,对于印刷包装企业来说是一个系统性的巨大的转型挑战。大中型企业纷纷行动,视挑战为机遇,以全面创新实现绿色转型,目前全国已有113家大中型印刷企业获得绿色印刷认证。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一批大企业把绿色发展当做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环保措施各具特色,走在了绿色印刷梯队的前列。
最后,中小型企业在克服发展困境中走向绿色转型。中小型企业在印刷包装行业中占绝大多数,在绿色转型发展中正在经历着徘徊、转型、重组、并购、转行、退出等多重变化,在绿色印刷的潮流面前,正处在逐步适应和战略选择之中。种种迹象表明中小企业需要在逐步克服发展困境中走向绿色发展。
为了克服转型升级的负效应,加快绿色印刷产业的培育和成长,今后还需要继续细化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和有效载体,着力于:完善印刷包装产业政策体系,出台涵盖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具体政策以及产业安全评价等各个环节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和相关发展规划,多管齐下治理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等问题,推动印刷包装产业有序发展;加快印刷包装产业链各个环节绿色标准的制定步伐,尽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印刷包装标准体系,以此引导企业培育绿色文化和绿色科技创新方向;大力培养印刷包装产业卓越工程师,尤其要着力培养相对事务型工程师而言更加智慧型的动态型工程师,有较高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专家,比如印前的设计人才、印中的高级技术人才、印后的相关技术人才,为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发展打好坚实的软实力基础;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VC)以及其它金融创新工具与绿色印刷包装产业的融合,以此推进印刷包装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上市发展,解决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资金难问题,减轻企业绿色转型的成本问题;在大中城市积极推广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经验,深化校企合作或以“园中园”的形式把研究院模式推向全国,避免重复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快建设研究院分院,把研究院的绿色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新体系施惠与全行业,推动全行业科技创新、加快绿色发展转型。同时在全社会加强对广大印刷品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也是协同创新的应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