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结束十年黄金期,煤炭价格不断走低,煤企陷入亏损边缘。
从暴利时代到微利时代,煤企似乎一时还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而就在此时,限制煤炭进口的消息这可以说让煤企欢欣鼓舞。
国家能源局日前召集煤炭、电力相关企业开会,征求《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的意见,该《办法》拟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
近几年,煤炭进口量不断增加,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冲击不言而喻。这一《办法》如果出台,对于煤企来说,可以说雪中送炭。
但是,受益于煤价下跌,来绩刚刚有所好转的电企却不乐意了。
记者获悉,五大电力集团中电投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联名上书发改委,反对拟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
因此,煤企和电企这对冤家,又开始掐架,陷入了新一轮的利益博弈。
劣质煤该不该限制进口?
煤企电企再陷利益博弈
根据《办法》,政府拟限制热值低于4544大卡、含硫量高于1%、灰分高于25%的煤炭进口;《办法》还要求,煤炭进口企业的注册资本金须在5000万元以上,近三年煤炭贸易量在100万吨以上,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与进口规模相适应的设施和储煤场所。
据了解,限制发热量小于4500大卡以下的动力煤进口以褐煤为主,虽然发热量小、含硫量高,但是价格低,国内企业通常将其与优质煤掺和使用,可以降低成本。
煤企认为,低热值煤炭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且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应予以限制。
中宇资讯煤炭行业分析师关大利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国进口的动力煤主要是低热值高硫的印尼褐煤,如果这一《方法》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国内煤炭疲软的销售行情。
但是,这一《方法》遭到了电企的强烈反对。
记者获悉,五大电力集团中电投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联名上书发改委,反对拟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
电企则表示,上述《办法》根本不符合市场规律,对环境保护作用很小。
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煤企和电企再次陷入了利益博弈。
国电集团和华电集团内部人士均向《证券日报》记者证实,电企是反对这一《方法》的。在能源紧张的时代,应该鼓励进口,而不是限制。
此外,据了解,除了五大电力集团,神华集团、多数电厂以及煤炭进口贸易商也反对这一《方法》。
据了解,神华集团是我国最大的褐煤生产商和进口商。
“煤企主张限制低热值煤炭,是出于环保的目的这一说法过于牵强。”煤炭行业分析师黄腾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进口“劣质煤炭”最多、使用“劣质煤炭”最多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并不是我国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反而是我国环境清洁地区较为集中的地方。因此,限制进口煤对改善环境的作用不大。
进口煤价低于国内煤价
电企指望进口煤炭盈利
煤企之所以提出限制进口煤炭,是因为这几年我国煤炭进口在不断增加。
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的进口煤炭量为2349万吨,同比增加18.9%。而在1-4月,进口煤炭总量已经达到了8732.4万吨,同比增加24.96%。
进口煤炭激增对国内煤炭市场造成的冲击不言而喻。
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进口煤炭的增加,煤企限产、停产、降价、破产等不良现象将会愈发严重,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有所缓解。
而电企之所以青睐进口煤炭,是由于随着煤炭价格不断降低,进口煤炭相比国内煤炭在价格上仍旧有优势。在供过于求的煤炭市场,煤企早已失去溢价能力,对进口煤意见颇大。
邱希哲称,与国内煤价相比,进口煤均价相对较低,每吨价格大约低20—30元,而采购煤炭所花费用占火电企业发电成本的七成左右,煤价的高低对火电企业营收状况影响非常大。
“五大电力集团反对限制进口煤主要是基于进口煤价低的缘故。”
他还指出,重点合同煤政策取消后,火电企业对廉价进口煤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今进口的近亿吨低价煤大多被火电企业购买,这对于火电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受益于煤价不断下跌,2012年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五大电力集团利润总额预计为460亿元,创下2002年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在金银岛分析师戴兵看来,如果限制低热值煤炭,电企的煤炭需求就只能考虑国内煤炭,而不能使用配煤或者企业热量电煤,那么煤炭的采购成本就有相应的上涨。
“特别是目前国内没有积极有效的推动煤电联动,电企沉寂多年后,在2012年下半年盈利上涨的情况下,肯定不会同意限制低热值煤炭的。”
实际上,这几年,低热值煤炭即所谓的劣质煤炭在我国煤炭市场的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黄腾还表示,在国内煤炭市场,正是长达将近10年的煤炭高价,迫使燃煤火力发电在内的所有煤炭消费企业不得不更新燃煤技术,用价廉的、有缺陷的“劣质煤炭”替代高价的优质煤炭,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不得不更新燃煤设备,提高燃煤效率;不得不拓展新的、多元化供煤渠道,把煤炭供货来源从狭窄的国内扩展到全世界。
此外,包括“劣质煤炭”在内的煤炭大量进口,不仅大大地缓和了国内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全民性”煤炭采掘欲望的恶性膨胀,客观上起到保护我国脆弱地区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
因此,“这一《方法》通过的可能性较低,或者最后以折中的方式出现,要考虑多方的利益。”戴兵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