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某书而闻名的章家敦先生在福布斯杂志网发表文章《让开,密歇根,中国是世界下一个“生锈地带”》,断言中国制造业即将走向穷途末路,理由是中国制造业只依赖廉价劳动力,只会搞血汗工厂,没有其他优势,现在劳动力成本一上升,只有死路一条。此论一出,反响强烈,国内也有不少人出来支持。
每每看到这些人在中国制造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划等号,我就有恍如隔世之感,这些人好像还生活在20年之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的制造业中已不再占有主要地位,中国已告别了“靠8亿件衬衫换一架空客380”的时代。遗憾的是,章家敦先生的同道者当前在中国为数甚多,他们因阿迪达斯和耐克将不少工厂迁出中国搬到越南就断言中国制造业已走入绝境。不过在笔者看来,事实正好相反,阿迪达斯与耐克搬离中国,不是中国制造业衰败的象征,而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成功的象征。由于中国资本密集型的或附加值更高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兴起,阿迪达斯和耐克加工厂这样的“血汗工厂”不论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还是对中国的工人来说,已经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确曾在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6年,纺织服装产品取代石油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产品,不过,1995年就被机电产品取代了,此后机电产品在整个出口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03年已经过半,目前则已占五分之三。而在机电产品中,高科技产品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目前已经超过了一半。2006年,中国就已经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尽管劳动密集型产品就等于中国制造的印象还统治着大多数人的大脑,但是2012年上半年,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产品合在一起,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勉强达到五分之一。
中国向伊朗出口地铁盾构机,为迪拜建造世界第一高楼提供混凝土机械,向澳大利亚出口大型矿用电动自卸车,向巴西出口40万吨矿砂船,然后从这些国家进口石油和铁矿石,上述例子比衬衫鞋子更能说明今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的结构特征。像美国、德国、英国、以色列这样的传统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大国,也日益从中国进口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比如汽车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振动实验平台、高速列车、电信设备、工程机械等。
恰在此文成稿之时,又有消息表明,当今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高速列车车轮生产线在太重集团正式投产,世界上压力最大的5万吨垂直热挤钢管机组在河北投产,代表国际尖端水平的国产高亮度LED芯片生产关键设备MOCVD在上海下线,激光推进火箭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成立,一艘13600标准箱集装箱船在江苏省南通市出坞,世界吨位最大、工艺最为先进的150MN(兆牛)铝挤压机在山东投产,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台高温超导电机通过了鉴定,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电压等级最高的四川锦屏——江苏苏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那些因为阿迪达斯或耐克将工厂迁出中国就认定中国制造业即将没落的人士,不应该再躲避这些正在发生的鲜活的事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