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乐:我记得SFDA在2004年颁布的13号令里有提到,关于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自动包药机的那个塑料袋应该属于这个法令管辖的范围。
院长支持事半功倍
问:全自动口服摆药机的价格不菲,而且耗材、机器折旧、药盒更新等等又是另外一笔开销,作为院长,肯定会考虑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产出率,当然医院考虑较多的还有成本问题,可否请您分享所在医院的实践经验?
谭玲:当初我们药剂科能进这台机器算是比较幸运。
由于机器的价格确实较高,一个药盒需要1万块左右,如果不是得到院长的支持,药剂科根本不敢想象使用这样一台机器。
过去,近30个病区的护士每天都要在药房耗费一个多小时,现在护士不用再到药房,大大减轻了她们的工作量,尽管药房的人手没减少,但人力资源总体上得到了优化。引进机器后,我感觉无论从服务的水平,还是从医院的影响力上看,都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问:不像检验科的自动生化仪,医院为药剂科购置的自动化设备非但不能直接创造收益,还要不断往里边贴损耗费,买抑或不买,医院管理者怎么看?如果说没有厂商的资助,医院是否愿意自己掏钱购买?
周长江:要想推动医院各方面向前,医院信息技术这块应相应地发展。但此过程当中,医院一定会考虑成本,像刚才提到的自动分包机系统,一个包药袋的成本就很高,而且非要用原装不可,诸如此类的成本问题叠加起来,的确会造成较大的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医院与厂商的合作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一个是减轻人力成本的压力,把库房交给专业的医药公司打理后,一方面,医药公司能通过平台系统更好地计算医院每日的药品用量并及时调配,另一方面,节省下来的人力可以被配置到核心业务上,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二是实现流程自动化本身是我们医院发展的一个需要,这就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契机,厂商依托我们的平台打造出一个范本来,那是双赢的结果。
不得不提的是,即使承认分包机是个趋势,但在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医院仍无法在所有地方都换上这样的设备,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医院必然要慎重考虑。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问:“不能为自动化而自动化”这一理念得到不少专家的认同,请问您所在的医院实现门诊调剂自动化后,如何真正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以及门诊药房的工作质量?
赵荣生:这正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引进自动化调剂设备的最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把药师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患者提供不止是快捷,而且是满意的服务。目前我们医院门诊的调配效率还是挺高的,按照每天高峰时期的人流量,每个发药窗口要排近40个患者,到最后一个患者取到药的时间大概是20分钟,这与我们对快速发药问题的重视有一定关系。当前我们的设想是,在引进自动发药设备的同时,需要对门诊药师结构作适当调整。首先,水平较高的药师要放到审核处方的岗位上,其次是核发的岗位;对于中间的上药环节,将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这样,药师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参与到用药咨询等核心服务上来。目前,我们的用药咨询室仅由一名药师去应付每天近100人的咨询量,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药品零差率”在我们医院试点后,站在一个完全成本科室的角度考虑,想到的必然是如何节约成本。将来我们会把多出来的药学人员送往新开启的PIVAS(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从事“不可替代”的核心业务。
在机器维护人员方面,我们也有较好的经验。我们从医工处招聘了一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制剂室的大型用药设备,事实上,制剂人员的很多简单工作他也能够胜任,此外,这位技术人员还利用电子、机械等各方面的技能,帮助医院实现了冰箱自动温控等核心技术。
所以,我们打算再聘一位技术人员,接手自动发药设备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