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机床行业海外并购市场调研与投资决策研究

发布日期:2012-11-22 作者:网络
  难度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西方发达国家的阻挠。自“巴统协议”至今,发达国家在机床领域对中国的封锁从未停止。眼下,看到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西方国家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国家为了防止给自身经济带来更大威胁,而加强了封锁,控制其企业向外销售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据了解,日本和欧洲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其二则是出于并购成本的考量。2008年底,天水星火并购法国索玛。据悉,趁着西方金融危机的机会,星火把合同条款订的极为有利,仅用200万欧元就拿下了索玛公司81%的股份,80万欧元就得到了全部技术,这在平时甚至连一台高档数控加工中心都买不到。
 
  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成功“抄底”。现在,并购价格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即将过去,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人们看到了新一轮的希望。价格高了,自然要算笔投入产出比的账。
 
  除了眼前的新问题,有些老问题也值得有并购冲动的企业思索。企业跨国并购的目的,大多是借助其平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但是,其技术能否迅速转移过来并且被及时消化掉,是值得推敲的。很多时候,跨国并购后产权转移了,技术转移却存在障碍,因为某些核心技术不允许出境使用。比如北京第一机床厂对德国科堡公司的并购案例,科堡很多核心技术,在德国用没有问题,但是拿到中国来就是不允许的,因为当地政府对于哪项技术不准出境使用都有明文规定。类似的规定,在日本、美国也有。
 
  而从管理上,企业要具备驾驭它的能力。并购完成后,国内企业在享受利益、行使权力的同时,还要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尽到相应的义务。而这些法律法规是否已经吃透,其中有没有陷阱,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专家认为,海外并购对于发展我国机床工具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国际并购、借助国际平台,非常有利于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和科技进步水平,有利于参与世界竞争。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北京第一机床厂等企业成功的跨国并购实例也用事实说明了这是一条可行之路。
 
  眼下,机床工具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条件依然存在,国外机床工具行业的产业特性是主要由小规模企业组成,比如美国40~100名员工的机床企业占总数的60%以上,德国机床工具企业平均员工人数为127人,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日本等机床工具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规模也都类似,而且其中有很多的家族企业,抵御经济危机能力薄弱。这些企业技术水平较高,不少具备国际品牌,且并购项目单项投资规模不大,正好符合我国机床工业国际并购的选择条件。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第25届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论坛在赣州开幕

下一篇:铸造模具业发展对机床业提出新要求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