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日前发起问题如下: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
以下为蘑菇街CEO陈琪的观点:
先简短表达我的观点:之前交通、工业的发展,拓展了人类肌肉的能力;通讯、互联网的发展,将提升人类大脑的能力。目前人类还处于把互联网当一个工具使用的阶段,终局的阶段是人类的意识与某种网络(也可能是互联网)“有机”整合。当然这个终局有点科幻,一时半会儿见不到,所以下一个十年,我认为大致的方向是通过互联网在网络深度用户中催生群体智慧并最终反过来帮助全体人类提升生活水平。
PS. 小马哥这个问题拔得很高,几乎是哲学层面的问题,所以我也只能当思维体操来预演未来的发展过程,没什么数据支持,只求逻辑和论据上没有大错,大家权当笑谈。
1. 解决两个问题。
互联网到目前为止,宏观上只解决了两个问题:A. 通讯 B. 把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和人类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化,用数字形式存储,并支持结构化的检索。所以那些能大范围解决通讯问题,或大范围结构化高价值信息的企业都成长成巨无霸了。比如解决通讯问题的QQ(IM)、Facebook(状态)和解决结构化信息问题的Google(文本、知识)、淘宝(商品)等。
2. 解决问题之后的商业化。
通讯和信息结构化,是互联网在这个阶段被人类需求内在驱动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计算资源和光速传递信息,来解决一些以前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检索全世界的书籍、和地球背面的人实时互动。
但作为一个企业,只做这些是活不下去的,或者说这两件事本质上是“公益”的,是人类被“天赋”的权力。所以他们都会在解决这两个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需求加工,这种加工是企业利润的来源。比如淘宝让卖家把所有商品信息都结构化了,这一步有“公益”的性质(所以只能免费),但下一步--“促进交易”就是淘宝在这些商品基础上提供的增值,这是它的利润来源和竞争壁垒。同理的有:Google的搜索+广告匹配、腾讯的IM+娱乐、Facebook的用户状态+社交/应用等等。
这种A+B的模式可以在几乎所有成功的互联网公司身上看到,所以很标准的互联网公司成长路径是:免费提供服务(先解决一个公益需求)+ 收费提供增值服务(对公益需求再加工)。所以我一直认为主要靠品牌广告(后付费)的模式,都不是纯血统的互联网公司,所以也很难把规模做得足够大(因为无法借力互联基因中的“可扩展性”。纯个人看法,估计会被大家挑战^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