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开发新兴市场,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不少国内组件企业还投入巨资拓展下游产业,大举进军国内光伏电站建设与营运。
据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A股中包括拓日新能、超日太阳、向日葵、海润光伏等7家光伏组件企业宣布进军国内光伏电站领域。
其中,拓日新能拟以72亿元在陕西定边县建设光伏电站与电池组件项目;向日葵投资117亿元在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建设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海润光伏与武威市政府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负责在2012~2015年,完成1GW光伏电站建设,总投资约人民币100亿元。
对于这些动辄几十亿的巨额投入,其收益和风险又如何呢?
据华泰联合分析师王海生介绍,在意大利、东欧、美国等国家,批文外购的情况下,电站投资的净利润率在10%左右,对应0.3-0.35欧元/瓦的净利润。成熟的市场如德国,净利润相对较低,在0.15欧元/瓦。以目前的每瓦投资收益来衡量,整个系统投资端的净利润甚至要超过多晶硅组件所有环节净利润的总和。
有业内人士则指出,国内企业投资光伏电站是另有所图,由于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过剩,大量的光伏产品积压,组件企业需要通过下游电站带动组件销售。
以超日太阳与天华阳光签署的两个合作开发光伏电站项目为例。超日太阳表示,公司通过向天华阳光提供前期光伏组件和电站建设初始部分资金,预计将带动公司2012年组件销售250WM。
据了解,超日太阳2011年组件销售量约为300-350MW。
而除了上市A股公司,在美国上市的尚德电力、昱辉阳光、赛维LDK、晶科能源等光伏大企也都纷纷大手笔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完善各自的全产业链布局。
4月26日,昱辉阳光位于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的首个光伏发电项目刚刚并网,一期项目装机容量20MW,二期项目60MW正在规划中。
而此项目的建成,也标志着昱辉阳光正式进入中国太阳能发电领域。
对此,昱辉阳光首席执行官李仙寿先生表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市场在未来几年高增长的潜力。我们将实现从太阳能产品制造到越来越重要的终端用户市场的转型。下游项目将为我们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和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硅料、硅片、电池和组件价格仍在下降,厂商的盈利的不到保障,而投资电站既可带动自身组件销售,又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这似乎是光伏企业转战光伏电站的投资逻辑。
不过,考虑到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降、补贴政策变动、并网难题、发电量被限、投资周期过长等一系列因素,光伏企业的突围之路仍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