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太阳能产业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更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向了新高潮,最近10年全球光伏发电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0%,近5年年均增长率为 40%。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了10多座兆瓦级光伏发电系统,6个兆瓦级的联网光伏电站。美国是最早制定光伏发电的发展规划的国家。1997年又提出“百万屋顶”计划。日本1992年启动了新阳光计划,到 2003年日本光伏组件生产占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厂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国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使德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光伏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发展计划,并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和加速工业化进程。
我国利用太阳能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地区的年日照大于2000小时,年均辐射量约为 5900兆焦耳/平方米,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百万千瓦),到2050年将达到600GW(百万千瓦)。按照中国电力科学院的预测,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而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6.5万千瓦。未来15年,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太阳能发电投资总额为950亿元。
积极拓展产业链上游业务
自03年以来,我国光伏电产业在国际市场的拉动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晶硅锭/硅片及太阳电池的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规模不断得到提升,产品纷纷出口国际市场,已成为国际上光伏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家。
但是中国的光伏电产业的发展也遭遇了瓶颈,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链上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原料、技术和设备已经被国外垄断,国内太阳能企业能做的只有终端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晶体硅料作为光伏发电的主要原料,占太阳能电池板总成本的40%以上。虽然中国的硅原料矿藏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但因中国现有的硅原料原始提炼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导致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绝大多数需要从国外进口。目前国内电子行业和光伏行业每年对多晶硅的需求约3000吨—5000吨,其中90%要依靠进口。另外,随着光伏产业的升温,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晶体硅的生产,涉足太阳能发电。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太阳能多晶硅短缺和供应紧张,预计这种紧缺状况将持续到2008-2010年。而多晶硅的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从长期来看,积极拓展产业链上游业务,增强光伏产业研发力量才能保障中国光伏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企业主要有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江苏林洋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深圳拓日新能公司。除深圳拓日新能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非晶硅电池,其余几家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晶体硅电池。其他涉足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国内上市公司包括天威保变、航天机电、力诺太阳、新华光、南玻A、金晶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