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源日益枯竭的未来,节能环保汽车已经成为国内外汽车厂商研发的方向。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政府扶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也搅动着世界汽车业的未来。但时下,这一切距离我们还有多远?在消费者和汽车经销商看来,油价再度提高、配套设施不足、价格偏高、技术不及传统燃油汽车受信任等,依然是阻碍新能源汽车走入千家万户的几大拦路石。
目前新能源汽车除了混合动力之外,纯电动车及其他代用燃料车尚无统一行业标准,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整车测试标准,已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尤其是在动力系统集成及通讯服务接口方面很难达到统一。另外该产业存在一个不良倾向,总是认为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把新能源汽车做出来,这就导致了企业各自为政、各搞各的技术路线。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要健康发展,行业标准亟待完善规范。
据透露,财政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预算为50亿元,并且按照当初计划,如果补贴实行效果不错,还会增加预算。但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真正用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资金还不到1亿元。而这仅仅是国家层面的财政支持,政策惠及的25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基本依据国家补贴力度对相关产品给予同样额度的补贴。以在国内上市销售的首款双模电动车型比亚迪F3DM为例,低碳版豪华型在享受国家、地方政府补贴后仅售8.98万元,几乎接近传统燃料汽车的价格。
充电不便等现实问题使新能源汽车的一些优点可望而不可及。目前专业汽车充电站稀缺,而家庭用户又普遍没有安置电源的私人车库,小区里的私人停车位上也无家用电源。根据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要求,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占全部汽车的1/2,约为6500万辆。如此巨量的新能源汽车要正常运行,就必须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配套设施,特别是动力能量的补充。专家认为,应该实现汽车行业与电力行业的“握手”。如果电力部门不参与,新能源汽车很难成功。
新能源汽车配备充电柜很不容易,需要与有关部门协调安装。要为小区配备充电柜,要么是辟出专门的一部分车位安装充电桩,供新能源车专用;要么是车主拥有自家车位,独立安装。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购车者之前没有车位,为了给新能源车配充电柜还要新购车位,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10万元左右的停车位价格在寸土寸金的一二线城市司空见惯。确实,新能源车长期看是经济型用车,购买门槛却是“豪车”级,其价位可以买到进口中高档车。
新能源政策不落地企业不敢过多进行研发和投资,毕竟企业所承受的财力有限。业内人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制定上,一些具体的细则和标准迟迟不能出台,是本土汽车厂商研发新能源汽车步伐迟缓的主要原因。虽然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鼓励政策,但是具体的执行细节还没有公布。
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之前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只是一个示范市场,是一个产品不断改进的市场。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车战略缺少的不只是基础设施的配套,亟待补课的地方还很多。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专家分析,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技术是主要瓶颈,另外如何保证由电机系统组成的动力总成与整车匹配,也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在技术方面,相关引导政策的缺位现象比较突出。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供应商的地位将远比传统燃油车时代重要。电池、电机、电控等三大电动车核心零部件,将会占电动车整车成本的70%以上。掌握核心技术的供应商无疑会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主导权。不确定的产业化周期,无疑加大了我国新能源配套企业面临的风险,这样,极有可能在长期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中,被全球汽车巨头抛在后面。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热潮中,上游产业链的争夺先行展开。不过,我国电动车的产业链配套还未真正形成体系,从电池原料到电控等,还需要依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