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安全生产信息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已经成为解决安全事故高发地的工矿安全问题的“助推器”。
两化融合突破安全管理困境
有煤矿领域专家对1980年以来约30年的矿难原因进行统计发现,“人为因素”导致的煤矿事故占所有煤矿事故的比例超过九成。相比于前者的客观存在,后者才是制约着工矿本质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地杜绝“人祸”因素是更需尽快解决的瓶颈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2010年两年时间,全国范围内共发生煤矿事故共计3019起,死亡人数超过5000人;2011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尽管较去年下降了27.6%,但总数仍在1760人左右。尽管煤矿事故总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也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但煤矿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依然居高不下。实际上,以上数据还仅仅是针对煤矿的,如果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工矿行业,数据将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
针对如何降低工矿安全生产事故,曾有评论认为,尽管目前工矿事故的发生伴随着诸多主观及客观的因素,但总体来看,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工矿的地质条件复杂,极易引发重大事故,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我国安全管理的技术较之西方发达产矿国起步相对较晚,当前我国工矿行业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适用于矿井下的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及产业化水平非常落后,不能满足工矿安全生产、灾害预警、应急救援等需求,传统通信网络难下井、井下应急调度指挥难通知到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这种形势下,要想突破工矿企业安全管理的困境,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工矿企业进行无缝管理的需求,而移动信息化所能带来的实时便捷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这一天然优势让真正实现工矿本质安全管理成为可能。
在国家发布的《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要通过电子标签、固移融合网络和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创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应急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监督管理。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也曾对媒体明确表示,希望未来可以建立跨区域、多层次、网络化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系统,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
2011年8月25日在山东济宁济三矿召开的“部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会议上,作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示范工程的中国移动“e矿山”(后更名为“工矿通”,通称“工矿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得到了与会34家中央企业主管安全生产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移动物联网助平安矿山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曾对媒体表示,中国移动十分重视推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应用,“工矿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济三矿矿井安全平稳发展的“贤内助”,通过信息化应用,各类隐患事故发生率显着降低,劳动效率提高了22%。
在济三矿,中国移动“工矿通”管理系统已经协助其实现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隐患,进行网络化的巡察,动态跟踪监督,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好系统预防和控制,使危险因素始终保持在可控制的安全状态。同时,中国移动“工矿通”管理系统将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调度室直接搭建到了管理人员的手机上,通过把射频装置、井下环境监控装置、重力传感器等监测到的数据经由移动网络传送到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从而实现各种生产数据在手机端的呈现,让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煤矿“产、运、销”等环节信息,方便地将监控、通信、运输等多个系统无缝链接变成了现实。
打开手机,进入“工矿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在矿井人员定位、安全数据检测、视频监控、重点工程管理、生产日报、安全预警、信息发布等七大功能模块,监测者不仅可以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情况、经营数据、企业信息等信息进行查看,还可以随时随地对矿井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水浸、风速等数据进行监测,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矿井下各个监控区域的视频画面,了解每位矿工及车辆的位置。通过移动物联网技术,无论哪一个巷道出现了问题,监测人员都能通过“工矿通”及时掌握,并迅速做出分析、处理,有效提升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工作。
在“工矿通”帮助下,即便管理人员在出差路上,矿井下的各巷道的生产状况也能一目了然;瓦斯等数据超标,便有手机短信甚至语音报警通知到人;矿山生产智能化,很多岗位已经实现无人值守以及自动化控制……
有专家认为,尽管我国矿山安全管理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尚属初级阶段,但像“工矿通”管理系统助力济三矿安全生产一样,物联网进入更多的矿山是迟早的事。因为随着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以系统为平台,对“井下”进行有效的监控,精确人员定位,实现对人、环境、设备和管理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及时预警,找准可牵动全身的那“一发”所在,通过无空档管理、无阻塞系统,实现安全零事故。这是工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重要的一步,也恰恰是移动物联网能够助力解决矿山本质安全问题结症的关键。
借助中国移动针对煤矿管理推出的“工矿通综合管理系统”,山东兖矿集团济三煤矿、淄矿集团许厂煤矿等13家山东济宁的煤矿,以及甘肃、山西、河北等共计40家煤矿企业实现了采用安全分析手段和控制方法,而当地的煤矿也被誉为“平安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