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智库发布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面临投入不足,中西部短期内面临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两难困境,缺乏差异化的工业节能减排政策,工业节能减排管理基础薄弱等四大问题。
2011年,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的反弹效应开始显现,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6%,离完成全年目标的差距还很大。
赛迪智库工业节能减排分析课题组认为,2012年,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给工业节能减排带来机遇,同时也伴随着诸多严峻挑战:技术性节能减排难度加大,全球气候变化博弈日趋激烈,绿色贸易壁垒加速形成。
目前,我国90%以上的节能减排项目都需要在金融资本的支持下才能实施。由于节能减排专业性很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评估能力有所欠缺,信贷意愿不足,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通常形不成可变现、可用于抵押的优质资产等。
赛迪智库认为,现行节能减排鼓励政策多是针对工业企业,缺乏对金融系统的有效引导。此外,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尚未建立,能效标准及节能减排设计规范欠缺,标准对工业节能减排的引领支撑作用尚待加强。
从地区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能源资源禀赋、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从东到西呈现高耗能工业比重越来越高的趋势。特别是一部分东部地区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利用一些中西部地区急于发展经济的冲动,进行产业转移。长期看,以“两高”行业发展带动的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
从企业看,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间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电解铝行业中最好企业的综合交流电耗为13000千瓦时/吨铝左右,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最差企业为16000千瓦时/吨铝。
赛迪智库认为,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没有切实体现地区差异和企业差异,既不利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也不利于东部沿海地区进一步发挥竞争优势。
赛迪智库建议,创新工业节能减排投融资机制,研究并制定差异化工业节能减排政策,严格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工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落实落实工业节能减排有关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