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电子元器件一直以来给下游降本,如今却一地鸡毛

发布日期:2021-08-09 来源: 电子发烧友网作者:网络
 
过去一二十年,国际芯片厂商不断合并的主要原因,就是芯片单价(ASP)的不断下降。尤其是模拟芯片。这个观点我就不想去网上找数据了。现在行业到处炒货涨价,不仅芯片公司的估值涨、股价涨,元器件在市场上更是大力涨。这跟过去几十年的玩法大不一样啊。


对于下游来说,降成本是大趋势的。包括人力成本、物料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普通人结婚三大件,电视机、功放和音响,要花一万多,几年的工资。现在呢?家电降价了,房子涨价了。人们越来越不接受涨价的电器,包括手机电脑也一样。

为了扩大或保持销量,上游企业愿意主动降低自己量产元器件的毛利,以让下游企业可以销售出更多的产品,每年都销售出更多的产品,更新的产品,功能更强大的产品。并不如某些人认为的,上游为了保证自己的超高暴利而剥削下游企业。

所以过去即使在某个特殊的时期,产业(整机制造)出现困难,大家也一起来Cost down共度时艰。毕竟谁都懂大客户能活下去,芯片上游企业的业绩才能好起来。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还不清楚我在说什么。简单地说,是两个点。

一是国际的原厂和台湾地区的原厂,即使是现在的特殊时期,都还在尽量地保持不断对现有大客户的低价供货,最多只是合理地传递材料和晶圆企业上升的成本。例如市场上的风扇、小家电、小电器、电脑PC等这些海量的产品,据我所知台系芯片企业的供货依然较为稳定,价格变化不大。他们把成本节约到什么程度呢?你在市场上看不到他们的宣传推广,原厂和代理商直接服务,没有任何中间商的费用。

有的原厂特别是国内的芯片原厂,打算抢这类头部客户,很容易吃亏不讨好。一是可能你抢到的并不是特别优质的客户,新兴品牌市场能活多久说不清楚。消费电子品牌集中化趋势难以改变。

二是新兴市场台系不做贸然杀入,担心市场长期后劲不足。快充、移动电源和无线充等,为什么变成了国产IC的天下?主要还是因为这个是大陆地区独家的制造基地,新兴的产品、技术门槛不高,Cypress、IDT等国际大厂在技术响应和价格上很难PK国内原厂。

国际原厂可以做出最好的产品,甚至是制定技术的标准(例如PD),但绝对做不下来价格。新兴市场留给的国产芯片,还有不少芯片公司因为这些领域的业绩,做成上市企业。也算是真的不错。大陆的芯片只有一点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缺点也很明显,市场波动大,业绩稳定性不强。

例如去年的额温枪,传言某温度传感器厂家去年有一家赚了十亿,今年公司都懒得开了。因为后面市场没办法做了。

不稳定持续的市场尽量不碰。研发成本都可能没摊下来就市场走到了尽头,后面不好玩。有人说工控机市场不错,你看看工控双雄的业绩这么多年变化大么?做工控机市场的国产芯片LONG芯,业绩起来了么?

别看现在大陆做芯片制造与研发工资都涨了,公司的股价都上天了。待到他们的下游客户做不好业绩,迟早都会出问题。

虽然知名半导体资本大佬陈先生说得好,半导体行业现在有泡沫才会健康。但是涨价都到下游企业活不下去了,要么转移要么没了,这样的产业健康尽早被虚火拖垮。

总的来说,价格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芯片原厂只要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价格低才能吃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最大份额那一家,基本上就是行业的价格标杆。

国际原厂供货在疫情时代出了问题。中间商和部分国产芯片企业突然看到了机会,下游工厂拿不到货就出不了货,工厂就要停下来,产线上工人没事干。在有些国产芯片专家的眼里,芯片即使涨价贵点也比工厂空转要好啊。

但是你想想,工厂都不赚钱了,只是为了维持运转少亏点,那肯定也做不长久了。有一天下游企业只能少数几家活下来,我敢说受益的绝对不可能是那些乱价的国产芯片品牌。那些在市场长期有口碑的原厂品牌,才最终会受到制造工厂的欢迎。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