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上海日立:增加机器人 应对用工荒

发布日期:2012-12-14 浏览次数:84508 作者:网络
   眼下,“用工荒”又成为令各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愁的问题。而在前不久,富士康对外宣布了要用3年时间使用100万机器人的计划,一方面是为了谋求突破用工荒的困局,另一方面是面对用工成本不断上涨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就在谋求发展方式转型的上海制造业内部,已经有不少企业在使用工业机器人。记者调查了相关企业后发现,使用机器人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它一定程度上助推产业转型。
 
  尝到甜头“机器人大军”将增至180台
 
  上海日立电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压缩机生产商之一。1993年起,它的车间里就尝试使用了机器臂。如今,工厂里已有34台机器人。“十二五”期间,他们还有着更大规模的机器人使用计划到2015年,“机器人大军”要增加到180台。
 
  机器人站上生产线,能把劳动者从简单繁重的岗位上解放出来,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促使工业机器人数量激增的,还有背后的一笔成本账。据悉,目前机器人的采购价正以每年约5%的幅度下降。另一方面,考虑到“综保”并入“城保”及每年上涨的最低工资标准,人工成本又在以每年14至16%的速度上升。随着这组“剪刀差”的不断扩大,使用一台机器人的成本可能已低于使用一名工人。
 
  “工人”变化:5年内机器人数量增5倍
 
  流水线是一根直线这是我们对工厂车间的固有印象。但在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的工厂里,却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在气缸缸盖生产线上,一个个缸盖不断被拿起,搬下。但它们的行径路线却是一个“圆圈”。更有趣的是,这里总共三个“圆圈”都被铁丝包围着,里面的中心位置上则各站着一台与人一般高的机器人。它们不知道疲倦,每个搬运动作都快速、有力、准确。
 
  据悉,这是工业机器人常见的工作模式之一。在国际上,一台机器人占据的一个“圆圈”,被称作是工作。“80后”曹伟强现在是气缸缸盖1UTE班长。“很恐惧……”他说,这是2007年第一台机器人站上生产线时大家的反应,“它这么大,看上去很高级、复杂。”他不知道应该怎么“驯服”机器人,也不知道“它”会带来哪些改变。
 
  2个月后,这种对未知的恐惧感基本消失了。“它虽然力气大、干活儿猛,但什么都按程序办事。只要按流程下指示,它就听你的了。”小曹笑着说。在生产线上“上岗”的机器人并不少。目前,日立电器的机器人已有34台。今年,总数将达到78台。到2015年,该数字还可达到180台。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