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新能源 > 信息详情

中美取消共计91%加征关税,储能可以松口气了

发布日期:2025-05-13 来源:维科储能网作者:网络

 5月1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表谈话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消息出来后,对于出口美国的储能同行而言,总算是能松了口气。此前,特朗普一意孤行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美国业务造成重大打击,中国储能电池企业在美业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储能产业而言,美国市场对中国储能产业始终是个充满悖论的存在。这里既有全球35%的储能装机需求,也暗藏着高毛利率诱惑。

但104%关税将带来项目IRR从15%压缩至9.2%,渠道分销成本占比跃升,售后服务体系维护成本上升等三重冲击波。若按美国对华关税飙升至125%后的数据计算,宁德时代出口美国的储能电芯到岸成本骤增至0.9元/Wh(出厂价0.4元+关税0.5元),而特斯拉在美国市场储能系统终端售价仍可达3元/Wh。即使扣除运输、集成等成本,产业链仍存在微博的利润空间。

但这仅建立在一个前提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和投资税收抵免(ITC)两大补贴政策不“断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税出来后,摩根大通就“变脸”,紧急下调宁德时代2025年净利润预期70亿元,核心逻辑直指“美国储能业务归零风险”。

但现实远比模型复杂——中国掌控全球75%正极材料、90%负极与电解液产能,短期内日韩企业无法填补技术代差。而特斯拉储能业务超1/3的利润依赖中国供应链,若强行“脱钩”,其本土化产线成本将激增40%,IRA补贴也难以覆盖缺口。 这也引出了美国关税政策呈现诡异的“双标”。

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税率正常征收,而电池材料中的隔膜、电解液却享受部分豁免。这种矛盾暴露了美国产业现实——本土锂电产业链供应能力落后中国。中国企业掌控89.4%正极材料、93.5%负极材料、87.4%电解液市场份额,这种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统治力,让这场关税战的对手见识了真正的产业护城河。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球芯片TOP 10:英伟达称霸,ST和英飞凌落榜

下一篇:西门子携手FESCO共筑智能制造人才就业平台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