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DCS龙头中控技术发布了2024年年报。

一、财务稳健:连续8年增长,分红超募资
2024年,中控技术实现营业收入91.39亿元,同比增长6.02%;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1.38%;扣非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大增9.51%。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激增127%至4.34亿元,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达34.22亿元,展现出强劲的造血能力。
在财务结构上,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43.06%,为2016年以来最低;净资产达103.9亿元,较2020年增长1.59倍。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1元,合计派现5.58亿元,占净利润的49.94%。自2020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达18.23亿元,已超过IPO募资额17.55亿元,彰显了对股东的长期回报能力。
美国“控制(CONTROL)”杂志2024年10月15日公布了2023年度的世界自动化公司50强名单,中控技术以9.39亿美元销售额位列第44位,是中国大陆唯一上榜的企业。这家从浙江大学实验室走出的科技公司,用30年时间打破了西门子、ABB等国际巨头的垄断,其登榜的背后,是一场以技术深耕为锚、以全球化为帆的产业突围战(参考链接:国产DCS龙头凭什么登上世界自动化50强?解码中控技术的全球突围密码)。
二、业务突破:海外收入翻倍,工业软件成新引擎
核心产品持续领跑。DCS市场占有率40.4%,连续14年稳居国内第一,在化工、石化、建材、造纸四大行业市占率均排名首位,其中化工领域达63.2%,石化领域达56.2%。SIS市场占有率31.2%,连续3年蝉联国内第一,成为中石化、中石油等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海外业务爆发式增长。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大增118.27%至7.4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25%;新签海外合同13.55亿元,同比增长超35%。在沙特,公司中标全球最大海水淡化项目控制系统订单;在印尼,完成国家石油公司(Pertamina)LNG罐区储罐项目;在日本,进入三菱化学供应链。此外,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国际运营总部,在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开设5S店,全球化布局加速落地。
工业软件与机器人业务崛起。工业软件收入同比增长20.70%至26.53亿元,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机器人业务新签订单1.67亿元,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产品进入沙特阿美、日本三菱供应链,推动流程工业向“少人化”转型。
三、技术颠覆:UCS与TPT重构工业AI生态
全球首款通用控制系统UCS。2024年6月,中控技术发布全球首款通用控制系统UCS(UniversalControlSystem),以“云-网-端”极简架构颠覆传统DCS技术。其核心产品Nyx通过控制数据中心、全光确定性网络及APL智能设备,实现机柜空间节省90%、线缆成本降低80%、项目周期缩短50%。该系统已在荣盛新材料、沙特阿美等项目中落地,成为全球工业控制领域的标杆。
流程工业AI时序大模型TPT。公司自主研发的TPT(Time-seriesPre-trainedTransformer)大模型,通过融合工业机理与AI算法,实现跨装置、跨工况的预测与优化。在氯碱、热电、石化等行业,TPT已帮助企业提升装置运行效率10%-15%,并支持闭环控制。该模型荣获“CEC2024年度编辑推荐奖”,被业界视为工业AI落地的里程碑。
研发投入加码。2024年研发费用达9.78亿元,同比增长7.73%,占营收10.70%。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3000项,研发人员占比39.05%,并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构建产学研生态。
四、战略前瞻:工业AI大脑引领全球变革
中控技术提出“1+2+N”智能工厂新架构,以工业AI为核心,打造“数据基座+智能引擎”,推动企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跃迁。公司创始人褚健表示:“未来十年,中控将依托工业Know-how与AI技术,成为全球工业AI领先企业。”
深化AI融合。将TPT大模型与UCS控制系统深度整合,实现“AI定义控制”;
拓展海外市场。在东南亚、中东、欧洲设立区域研发中心,强化本地化服务能力;
布局新兴领域。加速“AI+机器人”“工业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五、行业地位与价值重估
凭借技术领先性与市场扩张能力,中控技术已成为全球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玩家。其DCS市占率超过霍尼韦尔、横河电机等国际巨头,在高端市场实现国产替代。券商研报指出,公司工业AI产品矩阵与全球化布局,有望在未来3年带动营收复合增长率突破15%,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六、结语
从打破国外垄断到引领全球工业AI变革,中控技术用31年时间完成了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蜕变。2024年财报数据背后,是其对技术创新的执着、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以及对全球工业智能化趋势的前瞻布局。随着工业AI时代的到来,这家中国工控龙头正以“工业AI大脑”为引擎,驶向更广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