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企业信息 > 信息详情

全球工业巨头,再曝裁员12000!

发布日期:2025-03-05 来源:智能制造之家作者:网络
 
  裁员风暴:全球1.2万岗位消失,德国成重灾区
 
  全球工业巨头、汽车零部件大佬博世集团近期宣布,为应对市场环境恶化,将在2032年前全球裁员超1.2万人,其中德国本土占7000人。这一决定直接源于2024年财报的惨淡数据:全年营收下滑1%至905亿欧元,息税前利润(EBIT)暴跌33%至32亿欧元,利润率从5.3%降至3.5%。首席执行官Stefan Hartung坦言,裁员是“经济现实下的无奈选择”。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行业结构性变革:
 
  燃油车需求萎缩:欧洲燃油车市场持续低迷,博世传统业务(如燃油喷射系统)收入下降4%;
 
  电动化转型迟缓:尽管已投资30亿欧元研发电动车技术,但进度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如比亚迪电机成本低40%;
 
  中国竞争加剧:2024年博世在华市场份额从21%跌至17%,被本土供应商瓜分。
 
  利润腰斩的背后:三重压力下的“失速”
 
  博世2024年的困境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技术路线摇摆:2021年押注氢能源,2023年转向800V高压平台,战略反复导致研发资源分散;
 
  产能转换阵痛:德国马格纳工厂关闭燃油部件产线后,电动车部件产能利用率仅35%;
 
  价格战冲击:中国零部件厂商以“极致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如联合电子的IGBT模块报价低30%。
 
  数据对比:
 
  2022年博世汽车业务利润率仅3.4%,而同期宁德时代利润率达7.2%;
 
  中国ADAS供应商三年内抢走博世近20%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从“利润引擎”到“战略战场”
 
  尽管博世2022年在华销售额达187亿欧元(占全球21%),但2024年形势急转直下:
 
  本土化替代加速:比亚迪自研ESP系统打破垄断,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研发周期缩短40%;
 
  成本优势丧失:中国供应商的激光雷达方案成本较博世低50%,推动高速NOA车型价格下探至10万元区间;
 
  组织架构调整:安波福等竞争对手将中国区设为独立事业部,决策速度远超博世的“双线汇报”机制。
 
  关键布局:
 
  投资70亿元在苏州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基地,试图挽回技术劣势;
 
  与文远知行合作研发L2~L3级智驾方案,但市场反响不及预期。
 
  行业启示:传统巨头的生死转型法则
 
  博世的困境折射出全球汽车供应链的权力重构:
 

 
  技术换轨速度决定存亡:大众投入200亿欧元电动化基金,宝马在上海建立全球最大数字化研发中心;
 
  商业模式革新:从“硬件供应商”转向“软件服务商”,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已吸纳1.7万名员工;
 
  本土化深度绑定:特斯拉上海工厂国产化率超95%,而博世中国研发人员仅占全球17%。
 
  未来预测:
 
  若欧洲车企电动化进程再推迟一年,博世传统业务减值风险将超50亿欧元3;
 
  到2029年,其智能交通业务需实现800亿欧元营收目标,相当于2022年集团总收入。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霍尼韦尔与中核西仪续签合资协议

下一篇:施耐德 | 全球研发中心开设新实验室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