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罗姆半导体加速推进2050环境愿景:以技术创新重塑行业可持续未来

发布日期:2025-02-17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作者:网络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在全球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当下,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愈发严峻,促使各行各业将绿色发展视为实现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路径,众多企业纷纷投身绿色技术领域,并积极制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目标。

日前,罗姆半导体(ROHM)在北京举办的媒体交流会上高调宣布其2050环境愿景的加速计划。这家成立于1958年的日本半导体巨头,正以“ElectronicsfortheFuture”为核心理念,试图通过功率电子与模拟技术的革新,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净零”目标下的技术革命:SiC与GaN如何改写行业规则

罗姆的2050环境愿景聚焦三大主题——气候变化、资源循环与自然共生,其中最核心的挑战是“净零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罗姆将筹码押在了以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上。


罗姆功率元器件事业部课长 水原德健

据罗姆功率元器件事业部课长水原德健透露,罗姆的SiCMOSFET已迭代至第四代,导通电阻较第三代降低40%,开关损耗减少50%。2025年第五代产品推出后,性能将再提升30%,而第六代、第七代产品的研发计划已提前启动。更值得关注的是,罗姆正在推进8英寸SiC晶圆量产,其芯片产出效率较6英寸晶圆提升近一倍,这一技术突破或将彻底改变行业成本结构。

“SiC器件的低损耗特性可将设备能耗降低20%—30%,这对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高耗能领域至关重要。”证券行业行业分析师余锋表示,“罗姆通过从衬底到模块的全产业链布局,不仅确保技术领先,更在供应链安全上构筑壁垒。”

从RE100到内部碳定价:一场覆盖全价值链的减碳实验

技术之外,罗姆的减碳战略贯穿生产、运营与供应链。2022年,罗姆加入全球可再生能源倡议RE100,计划2030年实现65%的绿电使用率,2050年达到100%。目前,其德国SiCrystal工厂、日本福冈和筑后工厂的SiC产线已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更具创新性的是,罗姆于2024年引入内部碳定价(ICP)机制,将碳排放成本纳入投资决策。“这迫使各部门在项目评估中优先考虑低碳方案,比如采用更节能的设备或优化工艺流程。”水原德健解释。数据显示,仅2023年,罗姆的GaN器件通过降低客户设备能耗,已减少332吨二氧化碳排放。

为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影响力,罗姆推出“PowerEcoFamily”品牌矩阵,涵盖SiC、GaN、超级结MOSFET和IGBT四大产品线。其中,EcoSiC™系列瞄准新能源汽车逆变器市场,其新型TRCDRIVEpack™模块功率密度达行业1.5倍,可助力车企缩减逆变器体积并提升续航;而EcoGaN™PowerStageIC则通过99%的体积缩减,正在改写服务器电源的设计逻辑。

“功率半导体的竞争已从单一性能指标转向系统级解决方案。”车载电子工程师王越评价,“罗姆的‘模块+驱动IC’组合方案,降低了客户的设计门槛,这种生态化打法可能成为行业新趋势。”

可持续战略如何成为增长引擎?

罗姆的实践为半导体行业提供了三重启示:首先是是技术锚定社会需求。罗姆将减碳目标与产品性能提升深度绑定,例如SiC器件同时满足“节能”与“小型化”,使环保投入转化为客户价值;其次是全链条碳管理。罗姆从绿电采购、生产能效提升到产品生命周期评估,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应用”的减碳闭环。另外,通过技术标准、合作开发与稳定供应,罗姆主导应用生态,而非仅依赖单品优势。

据罗姆预测,其SiC业务销售额将在2026-2027财年突破1100亿日元(约55.38亿元人民币),而这一增长背后,正是全球对高效能半导体需求的爆发。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SiC市场规模将达400亿美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60%。

谁能赢得零碳时代的“半导体话语权”?

尽管罗姆势头强劲,但挑战犹存。一方面,英飞凌、安森美等欧美巨头正加速SiC产能扩张;另一方面,中国厂商如三安光电、比亚迪半导体也在布局8英寸晶圆产线。此外,半导体碳足迹的标准尚未统一,如何量化产品对减碳的贡献仍是行业难题。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规则之争。”一位国际环保组织专家表示,“率先建立碳评估体系的企业,将掌握定义行业标准的主动权。”

显然,罗姆的2050愿景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转型,更暗含了对下一代半导体产业秩序的野心。当“零碳”成为全球共识,谁能在技术创新与可持续战略的交叉点上找到答案,谁就有望主导未来十年的行业格局。而对于整个半导体产业而言,罗姆的探索或许正预示着——可持续性,才是这个时代最硬核的竞争力。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现象级”科技爆款频出!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

下一篇:超1300万台!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驶上“快车道”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