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重视碳管理将会输掉企业的未来?

发布日期:2023-07-11 作者:网络

       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双碳目标是重大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全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庄重承诺。   随着国家双碳工作的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已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近些年随着国际贸易中的碳关税等碳壁垒政策和机制迅速发展,更需要采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全面分析面临的碳风险和机遇,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从行业和竞争的角度来看,由于“双碳”将带来能源体系的结构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重塑将给企业带来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
  
  1)高耗能产业会受到社会减排要求的压力,在中短期内面临着优化产业布局的现实压力;
  
  2)低碳相关技术行业会更受投资青睐,反之,投资高碳带来的风险将会越来越高;
  
  3)碳管理能力和相应的公关水平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一、国内企业碳管理的问题  
  实际上,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碳管理方面认识尚有不足,尤其是缺少有效的碳管理工具,以及先进的管理思路、成形的管理体系和可借鉴的经验。
  
  因此,许多企业碳管理尚没有启动,或仍停留在初期阶段。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缺少专门的碳管理部门,由此产生碳管理事务归口不清、流程不畅等问题。
  
  2)专业人员缺失,填报结果可信度存疑。欠缺专业性,数据质量就无法保障。
  
  3)企业碳管理标准不健全和计量不准,导致检测结果收集困难,影响碳核算。
  
  4)企业碳核算的边界不明确,未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也就谈不上碳认证。
  
  其实,很多企业一直在质量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经验。新发展阶段,企业高质量发展不能不考虑,也避不开碳管理。
  
  事实上,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携手构建属于企业自己的碳管理体系,通过“一步碳达峰”式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从能源应用的实际角度出发,使碳管理为企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碳管理?  
  “双碳”是未来企业追求的目标和要求,需要转变一些企业认为只是零零碎碎地针对几个产品的碳足迹追踪的肤浅认识,要把碳足迹追踪渗透到企业产品生产和采供的全过程,管控各环节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真正把“双碳”落到实处。
  
  碳管理SMART框架可作为企业碳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S是Strategy战略规划,M是Management管理机制,A是Action行动方案,R是Regulation即相关的规则制度,T是Tools支撑工具。
  
  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一步步落实到具体的行动,针对碳排放数据、碳资产、碳减排等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工具和平台开展碳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能,并基于SMART的工作成果进行品牌建设。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碳信息披露机制,引导公众从低碳消费的视角共同参与企业的碳管理,关注从消费端促进碳减排,提升企业声誉和竞争力。
  
  三、“双碳”标准有依循  
  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完善标准计量体系”的要求。
  
  可以看出,各行业、各企业在“双碳”进程中都不能置身度外,不仅要在减排降碳科技上下功夫,碳管理上的功课也不能忽视。
  
  标准、计量、质量、认证等都和“双碳”目标有关联。把企业质量管理与“双碳”挂钩,推广“碳知识普及、碳核查、产品碳足迹追踪、碳管理体系认证”这一企业“双碳四步管理模式”,将有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部门陆续了出台政策要求,引导标准制定的工作方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022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碳管理体系要求》等文件的相继发布,为各类组织开展碳管理活动、提升碳管理绩效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在此基础上,国家“双碳”计量产业中心、国家“双碳”产品质检中心已经开展了总体谋划工作。
  
  未来,企业要学习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的贯标,在完善“双碳”管理体系标准基础上,积极开展“双碳”体系认证,并且将“双碳”作为多项工作的前置项,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双碳”管理水平。
  
  四、写在最后  
  当然,目前企业碳管理人才的缺乏,企业碳管理能力不足这些问题普遍存在。所以,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双碳”队伍;另一方面,可以借力外部的涉碳服务机构。
  
  我们知道,企业质量管理非常重视质量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双碳”之路上,也要强化碳信息管理功能,用数字化赋能“双碳”管理工作。
  
  总之,要结合当今数字时代、碳中和时代的发展趋势,迈向“双碳”目标,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企业的“中国式双碳之路”,诸位任道而重远。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台达3D 视觉相机 立体化检测助攻产业智能升级

下一篇:聚焦轨道交通产业链,链接未来,共创繁荣!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