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新能源 > 新能源汽车 > 信息详情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淘汰赛将至?

发布日期:2023-06-21 来源:中国汽车报作者:网络

近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北京召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研讨会。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强化行业规范管理,持续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工信部持续加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气象。随着行业门槛提高、政府加强监管,行业淘汰赛或将到来。

动力电池回收开始“上量”    

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41.5万吨,同比增长75.8%。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2022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市场规模增长至154.4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82.8%。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表示,按照公安部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300万辆,规模很大,而且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确定,回收再利用的动力电池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长期投资机会的前景非常值得看好。现阶段是企业布局的好时机。”墨柯说。随着新能源汽车使用周期的不断推进,动力电池的回收也开始“上量”,这一行业现象也被各方广泛关注。

过去几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高企、供给不足等问题频出,向回收要“材料”,充分发挥“城市矿山”的材料回收再利用的作用变得尤为迫切。不仅以车企为代表的需求企业把触角延伸至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其他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也纷纷涉足动力电池回收,以期能增强产业链管控能力。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就坦言:“广汽加强了在包括矿产资源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在内的全产业链的布局。这样我们的动力电池成本就下来了。”

向回收要材料,也让技术、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有了较快的发展。继宁德时代提出,电池金属资源可回收比例可超过90%引发业内外争论后,各方对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商业模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不断有企业推出新的商业模式、技术,以提升动力电池回收效率,更好地推动动力电池原材料的循环使用。北京旭华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旭提出,利用电池修复技术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在我看来,动力电池回收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把电池修复技术做好推广,完全可以起到更好的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作用。”崔旭介绍,“北京旭华时代创新研发的曲面石墨烯材料,可以在废旧电池中发挥修复作用。我们的试验数据中,某专业电池公司的废旧电池修复后,与同一规格的新电池容量对比大幅提高,车辆行驶里程可以由120公里提升到176公里,提升46%。”崔旭表示,在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过程中,可以进行更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探索,让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价值得以提升。

 

非法回收扰乱行业发展    

随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非法回收扰乱市场的问题也在不断发酵。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流向白名单企业的退役电池只有不到
25%,有75%的废旧电池被小作坊以及尚未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消化,由此带来严重污染问题,且不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前,甚至有业内人士透露,超过9成的动力电池都流向了非法回收渠道。动力电池回收流向非正规渠道,这是过去几年来困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尽管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利用白名单的方式,不断加强对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管理,但利益驱动下,非法回收却屡禁不止,这也让“散乱小”的行业发展乱象不断升级。调查显示,大部分小作坊只是充当“倒爷”的作用,通过高价竞标等方式拿到退役动力电池,转手卖给储能等梯次利用企业,甚至有些退役动力电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而是在电池包被拆解后直接投入再使用。

非法回收不断滋生,究其根本,还是利益驱动。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不断高企,甚至供不应求,让包括动力电池回收在内的所有掌握资源的环节都变得紧俏,利益驱动下,小作坊不断滋生。而这些企业不需要做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投入,有些甚至不需要垫付资金,就可以“空手套白狼”从倒卖中获利,而那些正规回收企业却很难有生存空间。公开数据显示,工信部已经公布了80余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这些企业设立了约14435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不过,这些回收网点很多沦为“摆设”,回收量非常少。同时,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突破1000家,2020年新增动力电池回收企业3400家,2021年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暴增至2.45万家,预计2022年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将超3万家,这导致我国在业或存续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达到4.15万家。中信建投研报分析,这些入局者大多是没有认证和技术的小企业。非法回收企业的野蛮生长,扰乱了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秩序,也为接下来可能到来的回收量快速发展带来隐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技术部部长王耀表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电池回收企业仅需直接将退役电池处理后出售其中的贵金属材料便可获利,这引发了退役电池的高需求。此外,由于退役电池回收体系仍不完善,正规渠道回收量少,市场供需失衡叠加对未来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高预期,使得回收企业愿意出高价购买退役电池。墨柯也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原材料价格不断高涨之际,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处理资源和原料很容易获利,也会有更多企业加入回收拆解处理原料的行列。在资源价格不高的情况下,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的主要用途则更多的是梯次利用。

提高门槛 加强监管    

据工信部消息,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强化行业规范管理,持续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表示,将加快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健全回收业务体系,加快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力度,出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支持退役电池柔性拆解,高效再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利用,培育壮大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提高回收利用水平。

一位参与动力电池回收标准起草的业内人士透露,即将出台的管理办法将把此前《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暂行”两字去掉,预计正式出台的管理办法将对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加强动力电池回收的法规约束。提高门槛、加强监管被认为是今后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必然,由此行业也将迎来一场淘汰赛。

王耀认为,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应推动回收利用立法,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同时要提高行业准入,继续实行“白名单”管理,鼓励支持有较强回收处理能力的企业有序开展回收利用。一位大型车企集团资源回收部门负责人也强调,要提升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加强监管,用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管肃清行业发展环境,让那些不规范运作的小作坊失去生存空间,并支持在技术创新等方面有突破的企业快速发展。

洛克资本研报提出,目前各地对非法危废收集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长期来看,小作坊废电池回收业务有望出清,大型连锁型的汽修厂成为重要电池回收窗口。信达证券也认为,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多项政策指南引导电池回收规范化发展,白名单制度有望趋严,电池回收行业进入壁垒不断提高,小作坊有望逐步退出。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融合创新,共铸未来 | DMP 大湾区工业博览会•香港展示工业界骄人成就!

下一篇:威固特冷/热反射镜超声波清洗机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