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最新产销数据显示,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43.8%。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推动。数据显示,今年7月,纯电动车型销量增速为2.6%,而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增速80.7%,增速超纯电动车型高达31倍。
插混车型持续高速增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升温,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正在节节攀升。
从表中可见,今年以来,插电式混动车型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除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外,其他月份的销量同比增速保持在80%以上,销量规模也从年初的不到30万辆增长到7月的超43万辆,与同期的纯电动车型销量越来越接近。显然,插混市场已经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焦点。
陈士华表示,目前各汽车厂商推出的插电和增程车型越来越多,且竞争力也很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7月份插电混动市场走势分化,销量表现最好的厂家是比亚迪,处于绝对领先,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跟进比亚迪发展插混,近期吉利和长城新品的插混产品很有竞争力,而合资车企在插混市场表现相对较弱。
此外,混动车型在政策层面也迎来了利好消息。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发布,根据《意见》中的明确目标,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和2020年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的“到2034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相比,扩大了车型的覆盖面,混动车型在政策端也在受益。
Gangtise投研的分析师认为,2022年国内插混车型销量约为120万台,2023年销量约为190万台,预计2024年销量超300万台。
放眼全球,插混车型同样备受瞩目。根据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Counterpoint 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8%。其中,纯电动BEV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为7%,而插电式混动PHEV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高达48%。
车企密集布局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因其结合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双重优势,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插混车型不仅克服了纯电动汽车在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方面的局限,还以相对较低的购车和使用成本吸引了广泛的市场关注。特别是在那些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成熟的地区,插混车型的优势尤为突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为整车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据统计,到2024年上半年,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全球市场份额已飙升至74.2%,其中,二季度更是进一步攀升至77.8%。
各大车企也纷纷加大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的投入,其中,比亚迪的表现尤为抢眼。今年前7个月比亚迪共销售插混车型约109.18万辆,同比增长44.1%。同时,长安启源发布“可插混可增程”数智AI电驱2.0;上汽荣威发布了DMH技术品牌;长城汽车打造Hi4-T将混动与四驱技术绑定;下一代吉利雷神电混平台也将在今年发布。
实际上,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东风日产、上汽通用等多个合资品牌都在加速插混车型布局,例如,雪佛兰将推出首款探界者PLUS PHEV SUV,别克GL8也推出插混车型。
当下,跨国车企也开始加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研发和生产力度。大众汽车集团此前表示或调整电动化布局,随着市场对于纯电动车型的需求放缓,大众汽车品牌或将生产、销售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通用汽车计划在北美市场引入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福特则明确表示,将在未来几年内大幅提升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奥迪表示未来十年将在电动车、插混和内燃机车型中保留灵活性;奔驰认为插混将在未来很多年保持重要地位。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指出,目前混动迎来热潮,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基本退坡后的补课。混动车型比纯电车型有长续航、低成本以及不过分依赖充电设施的优势,且在无补贴的情况下混动结构中内燃机驱动系统的成本低于电池为主的电驱动系统。另一方面,在特斯拉引发的纯电动车降价潮冲击下,实际上混动是较好的护城河和防火墙,否则单一的纯电产品结构较难经受市场降价对销量的冲击。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插混车型在很多地区还可以免购置税、享受不限行等政策,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具备优于燃油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以及比纯电动车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多的补能方式和更优的低温体验,满足了用户的多维需求。
“一些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车时还存在充电焦虑,而插混车型可油可电,通用性比较强,这也是插混车型受到消费者青睐的原因。”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表示,在国际市场上,欧美等对插混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也导致外国消费者对插混车型的积极性比较高。
过渡期的主力产品
曹广平指出,混动技术未来仍有巨大的技术发展空间,不仅在乘用车上还会有技术突破,在商用车上的发展也潜力巨大。混动车型甚至是某些燃油车企的救命稻草,没有混动车型的护城河,直接上纯电车型不仅利润率较低甚至有可能赔钱或烧太多资金,所以混动作为过渡期的重要产品甚至是主力产品出现并不为奇。
不过,混动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上海取消插混(含增程式)汽车绿牌,混动车型的政策优势被打折。此外,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速放缓,插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时,插混需要克服消费者对新动力技术的疑虑,提高市场接受度。不同的插混技术路线各有优劣,车企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
“在长期的基本面上,很多行业未来也需保留内燃机参与驱动的混动车,因此混动车型的热潮有望持续延续。”曹广平说。
目前的爆款车型很多都为混动,叠加政策优势,混动很有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新能源汽车销售的主力。当然混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本相对较高,技术复杂度增加,维修保养费用也相对较高。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生产,这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各大汽车厂商都在积极研发更加高效、经济的混动系统,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就明确表示,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大约还需要10年,因此还要继续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实行EV和PHEV的双轮驱动。未来5-10年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的占比会从去年的22%逐步提升到30%-40%,甚至接近50%都是可能的,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中级主流轿车,还有大型SUV。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空间还很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还会继续下降,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之后,插电和增程的占比会逐步降低。
“目前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来看,电池的能量密度不断提高,续航里程在增加,纯电动车的整体使用成本在下降。但插混需要两套系统,结构比较复杂,因此从长远来看,插混依然是个过渡的方案。”张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