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工业制造“绿意”浓

发布日期:2023-06-08 来源:中国电子报作者:网络
  光伏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累计推广绿色产品近3万种,建设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十年来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超过36%……耀眼的数字刻录下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足迹。得益于绿色产品供给持续加大、数字技术不断催化、产业结构科技含量逐步提升,我国工业制造“绿意”渐浓。

  “车间生产节拍又加快了15%!”

  5月31日,记者走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总装车间,看到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在经历完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工序后,正通过质检有序下线。

  “之前,车间的生产节拍平均是60秒/台(即每60秒下线一台车),而最近由于订单需求大于我们的产能,为更好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生产节拍又加快了15%!”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纯麒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据了解,今年1-4月,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1. 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这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产销两旺的生动写照。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 7万辆,同比增长93.4%,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1-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222. 2万辆,同比增长42. 8%,自主品牌崛起和出口实力持续提升。

  工业是能源消费大户,占全国能源总消费量的65%。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在这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战役中,光伏、储能和氢能等绿色能源产品的新组合“闪耀登场”,驱动工业过程从热碳驱动变为电氢驱动。

  “当前,我国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首次超越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已经从‘平价时代’进入‘低价时代’;储能即将大规模化商用,作为储能关键材料的正极材料成本也在不断下降。随着我国光伏风电端和电解槽装备端的成本进入下降通道,预计未来20年内,风光储氢对碳减排的贡献将超过80%以上。”协鑫集团高级合伙人、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指出。

  工业和信息化碳中和碳达峰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我国已累计推广近3万种绿色产品,构建起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全链条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前10名中,中国企业占6家。

  数字化成实现“双碳”目标“加速剂”

  把机器人员工纳入编制,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找到非传统、高潜力的减碳工艺;从总部到基层经营单元都要建设自己的数字中心、数字智能驾驶舱;设置企业大数据分析师,打造“数字仪表盘”……据兰天石介绍,作为绿色低碳的先锋企业,协鑫所有的制造过程都必须绿色化、数字化。

  协鑫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难理解。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支撑和赋能经济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成为加快推动绿色化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加速剂”。一方面,数字化能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检测,并根据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运营管理方式,大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生产全过程的节能、减排、降耗。另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缓解信息的不对称程度,降低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不确定性,进而激励企业从事更多的创新活动,降低单位产值的碳排放量。

  从单体、单设备的绿色转型方案,到建立系统化、标准化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持续开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模式的体系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自身绿色低碳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形成涵盖全过程的智能能源体系,实现能源从数字化采集、可视化呈现、自动化分析到智能化调度的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控,形成涵盖智能、储能、用能、节能全过程的智慧管控;天能控股集团从生态设计抓起,以源头预防实现废物减量化,以过程监管实现废物资源化,以末端治理实现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将“三废”消灭在工业流程之中,成为了该领域的先锋。

  工信部数据显示,反映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8.6%和77%,比2022年提升了34%和28.2%,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4.8%,碳排放减少21.2%。

  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趋势明朗,但挑战犹存。“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绿色制造整体数字化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而且东西部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表示。因此,要尽快提升企业主动投入实施绿色制造的意愿、加大绿色制造技术研发投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等问题。

  “破立并举”助力产业结构高端化

  密闭装置内,温度-100℃左右……宝钢集团梅山钢铁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梅钢”)某新型钢材正在接受极寒条件检测。与此同时,另一款新型钢材正在拉力试验装置上接受强度、韧性等力学测试。

  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端化产业结构,是梅钢近十年来的主要工作,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从2012年占营业收入的0.95%提升到目前的3%以上,取得了无铬超低铅“双绿色”镀锡产品全球首发等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入围全球钢铁行业专利申请数量TOP10。

  “高端装备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后,可以不断推动发展智能园区和绿色制造园区,更加优化用能结构和节能高效,这也是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单忠德表示。

  近年来,我国紧抓产业结构调整关键,“破立并举”,着力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增加新的增长动能,逐步改变过多依赖增长的规模粗放扩张式发展模式。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达1.5亿吨以上,水泥过剩产能达3亿吨左右,地条钢实现了全面出清。与此同时,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202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了15.5%和31.8%,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6.1%和3.8%。

  拓展新产业,激活新引擎,为破解产业发展资源环节约束踏出新路径,离不开区域化协同。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区域之一,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38%,相当于每三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出产于长三角地区。为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长三角各省份各出大招。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有四家布局江苏常州,该地区提出保持动力电池产能领先地位,形成规模性的集聚效应;浙江提出,今年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千亿级特色产业群;安徽明确,将构建纯电动为主、插电混合动力为辅、氢燃料示范的发展格局,形成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汽车发展新生态。

  关于区域产业布局,《“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早已针对各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了明确的“施工图”。比如,京津冀地区,要建设大规模尾矿和废石生产砂石骨料等项目,加强高耗水行业废水、海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规水高效利用,鼓励龙头企业开展绿色伙伴供应商管理,整合优化区域绿色产业链;黄河流域,要按照以水定产原则,严控煤化工、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盲目扩张,引导新型煤化工产业与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耦合发展,推动钢铁、煤化工等行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市政污水和再生水等。

  记者获悉,工信部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坚持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十四五”规划实施攻坚之年,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渐入佳境。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链联盟成立

下一篇:浩亭T1 Industrial,引领SPE接口标准化进程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