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多方面精准发力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04-10 作者:网络
 
 331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主办的2023赛迪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型工业化:新内涵 新使命。与会专家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表演讲,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4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经营主体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从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到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我国加快推进制造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制造强国建设开启了新篇章。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达到了401644亿元,占GDP比重33.2%,工业在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显现。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从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巩固;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大批战略性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成效显著,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新成就三个维度介绍了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苏波表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32%,超过了排序第2到第5位的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总和。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门类中,有四成以上的产品产量占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板、个人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等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

  同时,一大批战略性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载人航天与探月、北斗组网、深海探测、自主航母列装、C919交付商业运营、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

  此外,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达到2100多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到3.2万亿元,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超过2400亿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6000家。新一代信息通信、高铁装备、发电和特高压输电装备、新能源汽车、航天装备、工业机器人、工程施工装备、钢铁装备等行业技术产品达到全球领先或先进水平。航空装备、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高档数控机床、“四基”等领域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

  制造业面临新形势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然而,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仍然不高,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仅处于第三梯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

  在王一鸣看来,我国制造业主要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供给体系质量不高,优质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三是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

  苏波也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业也面临新形势。

  从外部形势来看,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地缘政治冲突加深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严重割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主导权的竞争更加激烈,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同时,西方各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加紧布局,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从内部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方面,受疫情影响的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部分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中小企业经营还存在不少困难。另一方面,制造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技术产品供给不足、产业基础薄弱、要素成本上升、高技术人才缺乏、经济循环不畅等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大,产业链完整,宏观政策工具较丰富,稳住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苏波说。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这场革命带来了制造业产业生态的革命性变化。对中国制造业来讲,是一个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王一鸣表示。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推动制造业再上新台阶,就一定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苏波指出,当前,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已进入深水区和关键阶段。要从五个方面发力,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坚定不移把制造强国战略落到实处。一方面,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另一方面,动员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和资源积极投入强国建设,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努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奋斗目标。

  二是塑造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包括建立自主自强的智能制造创新体系,拓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建设优质供应商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支持航天装备、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高技术船舶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同时,要利用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优势,紧紧抓住汽车“新赛道”的新机遇。

  四是加快提升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包括全面梳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状况,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巩固已有产业链,把产业基础和核心企业的根留在国内。

  五是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做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稳定和扩大制造业产品出口;加大“引进来”力度。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以提高效率效益为根本要求;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优质高效、平衡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对此,王一鸣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完善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方向的创新生态。从技术追赶转向构建局部领先优势,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鼓励原始创新,培育形成强大的创新生态。

  二是推动以智能制造为方向的生产方式变革。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加快新一代智能制造发展。推广“5G+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打造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

  三是推进以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为方向的价值链升级。提高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支持制造企业依托智能服务,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四是深化以高水平开放为方向的全球价值链拓展。在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重构中。

  五是实施以企业能力提升为方向的企业赋能行动。在传统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集群优先完善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降低用网成本,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能力。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英威腾新一代电液伺服驱动器MH860A全新发布!

下一篇:2023广州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