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从五家证券机构研判,看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走向

发布日期:2023-03-17 作者:网络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的中国将形成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的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未来的市场空间也在逐步释放,渗透到千行百业中,不说已广泛应用的制造行业,就是日产生活中也能不时看到机器人的身影,如送餐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机器人的加速应用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说如此,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机器人行业又将遇到什么问题?拥有哪些机遇?其发展的规律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要说对一个行业发展趋势最敏锐的群体,证券机构无疑是其中之一,今天就来看看,近期五家证券机构对机器人发展所做出的研判吧。



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表示,近日,上海经信委印发第一批《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提出力争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有望推动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与多场景规模化落地。从中央到地方,政策持续加码,机器人产业步入加速期,未来或有更多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推出一系列机器人产业相关支持举措。


同时中信证券指出,特斯拉机器人入场,激发了机器人行业市场活力,服务类型的泛人形机器人相对人形机器人来说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强、应用场景明确的优势,预计未来会优先商业化落地。


类似于智能手机,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个现象级消费电子产品,带动以伺服系统、本体制造、整机品牌为代表的上中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参考智能手机发展历程,目前机器人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预测未来机器人行业将有“硬件先行”的发展趋势,中后期或形成成熟的代工模式。


其中,伺服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重要性突出,占据微笑曲线左侧,毛利率较高,未来空间广阔。中信证券认为具备较高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拥有快速布局能力及优质客户资源的企业能率先享受行业红利。


机器人行业可以从产业链、国产化、新品类三个方向挖掘投资机会:


产业链:从导航定位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感知交互模块、机身结构、芯片、电池等角度挖掘投资机会;


国产化:国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企业是优必选,其他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也可能会切入人形机器人市场;


新品类:在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尚未能够大规模商业化之前,在各个细分领域,建议关注清洁机器人、无人机、配送机器人、巡检机器人、AMR、协作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浙商证券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ChatGPT作为AIGC领域顶尖的模型,有望对现有生产力工具进行变革,其商业化有望加速推动语言AI及AI领域整体的显著进步,人机交互系统作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语音语义分析作为人机交互核心途径,可帮助机器人具备听、说、理解和思考的能力。


伴随人机交互技术逐渐成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未来可期。核心零部件占比工业机器人成本约70%,人形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工业机器人,自由度大幅提升,预计将使用比工业机器人更多的减速器与电机,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需求有望大幅提升。


同时浙商证券认为,2023年以来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回升,1月份PM为50.1%,2月份进一步提升至52.6%,较1月份显著提升约2.5pct,为近一年最高值,2023年受益制造业复苏,机器人行业发展将提速。



国金证券

国金证券认为,“机器人+”时代到来,有望带动产业链全面繁荣。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 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 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面向社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需求,遴选有一定基础、应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


从政策上看,提出各相关部门、各地方将机器人应用推广作为科技创新、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重点方向,统筹政策、资金、资源予以支持,加大对机器人创新应用的投入力度。


从产业链环节上游环节看,将支持和强化高转矩密度伺服电机、高动态运动规划与控制、人机交互等机器人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挖掘和释放潜在应用需求,开发先进适用的机器人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整体来看,“机器人+”的方案将推动机器人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速渗透,有望带动机器人产业链的全面繁荣。


国泰君安证券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已经迎来需求拐点,有望逐渐从复制跟随走向技术引领,从国产替代迈入海外拓展阶段。


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机器人市场,2001-2022年机器人销量从700台增长至30.3万台(销售规模87亿美元),复合增速33.5%。


2017年是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分水岭,2017年以前是国产替代阶段,国内机器人公司主要通过模仿,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市场。2017年开始,结合AI深度学习、3D视觉、力控等技术的变革,中国机器人行业逐渐走向市场引领,2017-2022年销量复合增速23.1%。


人口结构变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国新能源产业爆发并领先全球,中国机器人或能复制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除了享受外部红利,运动控制(含伺服控制、减速器等)、自主定位导航、人机交互等核心部件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是机器人行业长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国泰君安证券同时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能源产业崛起,工业机器人进口替代提速。回顾日本机器人产业的腾飞之路,汽车作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下游,1970-1990年产量从581万升至1349万台,日本工业机器人随之成长,产量由1350台升至10万台,复合增速25%,两大机器人公司发那科、安川包揽了汽车冲压、焊接两大工艺。


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爆发并领先全球,或能复制日本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企业愿意联合国产机器人探索标准化工艺,技术能力的积累使得国产厂商具备了满足工业场景客户需求的能力,国产工业机器人得以借势追赶,订单额、交付质量、复购率良性增长,2020年疫情期间,外资品牌进口受阻,交付能力更胜一筹的国产品牌把握住了发展良机。



中航证券

中航证券表示,国家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系统推进行业发展,着力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将催化行业产品升级、技术迭代、应用创新、市场规模扩张,随着疫情渐去、消费复苏、国家扶持,预期在未来3-5年内机器人产业整体将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老龄化加速为机器人奠定长期发展基础,产业链相关环节和细分领域存在高速增长机会,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进程加速,本土零部件及本体厂商持续突破支撑整体产业健康发展,预计本轮工业机器人需求拐点或在2023年上半年显现。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SiC融资火热!今年以来超20家获融资,金额超23亿

下一篇:英威腾四项产品再获“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证书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