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体系中,制造业一直承担着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更多面向未来的源头活水。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行业分布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5959家分布在制造业,占前四批总数64.77%,超过六成。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共有1964家,占前四批总数21.35%。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在细分领域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有845家,专用设备制造业692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52家。
▲30城部分领域“小巨人”企业数量 ▲图/新京报 张瑶 制图
除此之外,在制造业领域中,金属制品业有380家,汽车制造业有338家,医药制造业213家,其他制造业210家。
另一方面,从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的前30强城市来看,制造业企业共有2797家,占前30城市全部数量54.05%,低于全国平均64.77%的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前30强城市中共有1529家,占前30城市全部数量29.55%,这一比例要高于全国平均21.35%的水平。
从重点城市来看,宁波是制造业领域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多的城市,共有229家。深圳紧随其后,共有217家。
宁波和深圳的制造业比重都比较高,而且制造业水平很强,是传统的制造业重镇。以宁波为例,作为全国工业大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不光是市区,其下辖的慈溪、余姚等县级市制造业产业集群也比较发达。
前30强城市中,在制造业领域超过100家的城市,还有上海、重庆、杭州、天津、苏州、青岛和温州。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北京拥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最多,共有434家,占全部“小巨人”企业数量的68.46%。北京高新技术小巨人企业占比高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202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866.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0%。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料显示,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表现出“高精尖、高研发、高成长”特点,近八成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领域,近九成企业研发人员占比20%以上。
前30强城市中,除了北京之外,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小巨人”企业超过100家的城市还有上海(233家)和武汉(105家)。
新京智库注意到,北京、上海、武汉等地重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集群,这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