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呈现强大引力

发布日期:2022-07-1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网络
  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不断深化的自然结果。二战以来,全球制造业经过多次转移,逐步形成了以“三大中心”为主导、“四大梯队”相互依赖、高度协同的供应链格局。然而,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博弈竞争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及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格局正在加速重塑。在此过程中,全球供应链的分工、布局、形态、要素、模式和竞争态势均将发生调整和改变,各国与全球供应链的关系正在被重新定义。

  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发展制造业,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逐步巩固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当前,在全球供应链格局进入新一轮重构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稳中有进。2017—2021年,全球制造业跨国投资波动式下降,而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相对稳定,2021年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8%,比全球制造业FDI增速高出1.1个百分点。从行业类别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快速增长,占比不断提高。其中,2021年,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等高技术制造行业利用外资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比2020年增长2倍和64.9%。不断优化的投资结构、良好的经营效益,使得中国始终是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随着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加速调整,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区域中心之一,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发生一定变化。其中,曾经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供应链中心的低成本优势逐渐弱化,2016—2020年中国制造业月工资年均增长率为9.84%,高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与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在工业用水价格与天然气价格方面略有优势,但工业用地价格为越南的2.8倍、印度的3倍。依靠大规模组装、低价格竞争的全球供应链参与方式,也已随着成本红利的弱化而动力不足。但是,中国产业配套完整、市场空间巨大、劳动生产效率较高等核心供应链竞争优势仍然明显。根据世界劳工组织统计,2021年中国劳动生产率达16512美元/人,显著高于越南(3905美元/人)、印度(6688美元/人)、泰国(11155美元/人)、印度尼西亚(9151美元/人)和菲律宾(7880美元/人)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中国政府持续实施一系列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的政策举措,中国在供应链综合效能、创新应用场景、开放型经济体制等方面已经或正在形成新的供应链竞争优势。例如,近年来在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加速向制造业融合渗透,拥有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平台服务的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目前,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经达到55.3%,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达到74.7%。开展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8.8%和29.6%。此外,中国也是全球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全球44家“灯塔工厂”网络成员中,有12家位于中国。这些日益形成的新优势将进一步助力跨国公司在中国实现更好的发展。

  全球供应链的高度复杂性、高度依赖性和各国产业体系的不健全性决定了全球供应链体系无法被切割。相信中国仍将积极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顺畅运转提供重要支撑,也正在以更加包容的姿态邀请全球跨国公司一道,共同构筑开放、共享、繁荣的全球供应链新未来。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