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智能制造是一把双刃剑

发布日期:2022-04-24 来源:精益管理人作者:网络
 全世界都在如火如荼地谈论智能制造,毋庸置疑这代表了制造发展的方向。
如果智能制造稳赚不赔,那为什么不是所有企业都砸锅卖铁去干呢?他们在犹豫什么?
每一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都是矛盾统一体。那么开展智能制造这项工作,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 1/3 开展智能制造,首先问问技术层面能否接得住



开展智能制造首先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技术层面能否匹配的问题。

这个不解决,搞智能制造就是先上车,后买票,但是车上没有座位。这辆车是从上海开往乌鲁木齐的绿皮列车。
不要在没有标准化能力的条件下搞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生产线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机、料、法、环、测做到互联互通,人员已经极少参与生产过程,从而黑灯工厂成为可能。
这里面单件流、快速换模、MES、PLM、TPM以及物料自动定时、定量、定点传送等已经是像空气一样属于最基本的功能,要想做到如此之顺畅,必须有三个标准化先行。

一是产品标准化,虽然工业4.0追求产品定制化,千人千面,但是作为产品研发,必须将产品拆解到尽可能小的单元、模块,然后开始自由组合,这些模块、单元是定型的,其物料信息、工艺路线、模具选用、组配工序等早就建好模型。
一旦产品型号确定,所有模块组合随之确定,加工工艺路线也随之确定,这样才能开展机器自动化制造。

二是物料标准化,由于研发人员天生具备创新精神,在技术上、质量上、成本上和可制造性上孜孜追求无可厚非,但一旦收不住脚,去追求无谓的新、奇、特,不同的产品、产品族如果物料五花八门,能统一的不统一,就连螺丝垫片型号就成百上千,想想会给物料采购、仓储、配送、模具、工装治具、工艺路线带来多大的灾难。

如若这样,在定制化产品盛行的工业4.0时代,机器生产还真不如人干了。人家苹果公司iPhone和iPad,产品全身上下据说只有一种螺丝,而且数量也少得可怜。

三是工艺标准化,北航刘强教授的“三不要理论”中,就有不要在落后的工艺基础上搞自动化,所以智能制造表面上是一大堆高大上的设备、软件系统在运行,实际上是一帮高精尖的高级工艺师们的杰作。他们编制工序工艺指导手册,编制指令程序,思考快速换模技术和研发工装治具,等等。
就如富士康用机器人替代工人生产苹果数码产品,机器人手臂就像人手一样灵活和精细,靠的就是富士康有着一支强大的工艺、工程精英队伍。
当然,只有产品标准化、物料标准化之后,才谈得上工艺标准化。

  • 2/3 开展智能制造,其次问问管理层面能否玩得转



开展智能制造,如果自家的工艺、标准化等技术层面上没有问题了,那么就要着手解决管理的长期痼疾了。

第一物料质量管理。质量这个东西有些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因为隐蔽才更加重要。工业4.0时代产品高品质应该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不会再拿出来可以讨价还价的东西。但如果在机器自动化生产时,发现物料质量问题,这对于机器而言该如何是好?停产停线的代价可不像人工生产时代了。
物料质量问题,可能出于自己人员的设计问题,可能出于双方资料交底、交接问题,也可能出于合作伙伴自身管理问题,如果没有一套质量追溯和考核机制,那么智能制造根本没法正常运行。

第二精益生产管理。智能制造一分钟加工多少次的快速度,必须有高超的流动生产理念才能驾驭。否则,再智能、再高效的生产速度,也会在某一个低效的生产环节面前,效益损失殆尽。快速生产,变成了半成品快速成堆。
这里面有快速换模管理,智能设备TPM管理,蜘蛛人配送管理,生产线平衡管理,连续拉动管理,流水线问题安灯管理......没有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智能制造设备就是摆设。

第三项目计划管理。要使智能生产流水线可靠、高效运行,平时运转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生产计划了。万事俱备,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已经可以正式运转,物料也已到库房,产品标准化工艺路线也已输入系统,就只欠一声令下这个东风了,但是,如果这时客户说,这个项目延期了,暂时不需要了;如果有的客户说,我的项目要提前,希望立即交货……在产非客户所需,客户所需还未下单,在这种情况下,再先进的生产线又有何用?
计划往往是一个企业老大难问题,在手工生产阶段做不好的事情,在智能制造时代也一定做不好。但计划做不好造成的影响在智能制造时代更甚。

  • 3/3 开展智能制造,最后问问效益层面能否长期盈利



赚钱,是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智能制造也一样。

从大方向上看,智能制造是一个好东西。上马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不仅省人、高效、安全、品质一致性好等优点,而且不吃不喝可以24小时加班,重点是从不抱怨。

但是,好东西,之所以是好东西,没有普遍开来,它一定是有原因的。人人都有,人人都上,它也无所谓是好东西了,物以稀为贵嘛。
之所以,现在还能拿出来,说说,稀罕稀罕,成为某个企业的亮点或是展示的窗口,那正说明了能上得起这套装备的人家凤毛麟角。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字:
在企业,做任何一件事情,必须分析其盈亏平衡,即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按年测算,成本有:装备折旧费、耗材费(易损件)、维护保养成本、水电气使用费、操作工成本、配套环节人工成本等;收益有:基本都可以归集到直接人工和材料节省,当然肯定还有一些关于安全、质量、工艺方面的收益,由于是间接的,需要审慎评估。

以上是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比较。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注意,那就是智能制造装备,其所从事的生产业务,能否长期得到保障。短暂地对一个项目、一个月的业务量进行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分析,可能没有问题。

但是,假如这项业务不饱满呢,时断时续呢?2年后业务萎缩甚至停止了呢?在以前的人工生产方式下,员工可以放假,也可以让其转岗其他工作。

但是作为趴在地上一条龙的自动化生产线,那只有白白折旧的份!或者报废。所以,智能制造再好,也要考虑到业务量的饱满性和长期可持续性。切不可只顾眼前。
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那么,对于智能制造,说一句:智能制造虽好,可要消化得了哦
君不见,多少企业,智能制造生产线只是在客户参观的时候,上下翻飞一下,客户一走,立马停电断气。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