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产业动态 > 信息详情

钢铁工业碳达峰目标或延缓至2030年,“总量控制”与“绿色低碳”引导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02-1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网络
   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钢铁行业“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这一目标比之前的征求意见稿延迟5年。

  早在去年3月,中钢协也曾在其官方微信上发文透露,《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已经完成初稿,该方案将行业碳达峰目标初步定为“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总量控制”和“绿色低碳”成为钢铁行业新增的基本原则。钢铁行业碳达峰时间的延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双碳”策略稳中求进的总体方向,目标方向更加务实,取消了较多量化指标,也有利于钢铁产业发展更加良性健康。

  延迟达峰时间以确保安全降碳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

  在上海钢联(42.600,0.46,1.09%)资讯总监徐向春看来,正式文件不再强调率先碳达峰,有利于钢铁行业有序进行碳减排。此外,征求意见稿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20%以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均降低5%以上”,而正式文件提出“研究落实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产能利用率等为依据的差别化调控政策”,没有再提具体的数值,为今后几年的调控留有一定的余地。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撰文指出,这一改变意义重大,是贯彻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防止过度反应,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有助于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稳妥推进,钢铁市场平稳变化。

  “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发展”,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意见》充分体现了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的关系,但延迟碳达峰时间并非意味着钢铁行业将继续维持高碳排,绿色低碳发展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中之重。

  《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大、产业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

  并且相较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意见》将“坚持总量控制和绿色低碳”列为新增的基本原则,在主要任务中表现为“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和“落实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特别是在低碳发展方面,提出了编制碳达峰方案、全面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建立低碳冶金创新联盟、构建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措施,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此前介绍,截至2021年底,钢铁行业已有34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合计约2.25亿吨钢产能。同时,一大批钢铁企业积极探索建立氢冶金示范项目并有所突破,240多家企业约6.8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李新创指出,高质量的超低排放改造是实现钢铁行业全面超低的基石。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开展超低排放改造诊断,充分摸清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改造的方式和措施,在实施改造时,应选择成熟可靠的工艺,避免因工艺技术问题造成返工或不达标。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从中钢协了解到,《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牵头编制完成,将于2022年适时发布。

  严控新增产能下的资源保障升级

  钢铁产品作为原材料工业的重要部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尤为重要。去年以来,大宗商品涨价对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经营造成很大压力。此前召开的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也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资源保障,提升风险应对能力,有效防范“灰犀牛”“黑天鹅”事件。

  同时,钢铁行业已在2021年完成粗钢减产目标,成为2015年以来的首次产量同比负增长。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累计粗钢产量10.33亿吨,同比减少约3200万吨,下降3.0%。累计粗钢表观消费量约9.92亿吨,同比下降5.3%。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预测,2022年的全国粗钢产量还将进一步下降2.2%,预计总产量为10.17亿吨。

  在此背景下,《“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把满足内需作为优先任务,稳定原材料工业合理比重。同时,要求优化产品贸易结构,鼓励增加初级加工产品进口,严格控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

  这也体现在了《意见》的“资源保障任务”之中,要求鼓励企业开展港口混矿业务,增加港口库存,发挥港口库存对资源保障的缓冲作用。鼓励钢铁原料进口品种也拓展到了生铁、直接还原铁、再生钢铁原料、钢坯、钢锭等资源性产品和半制成品。

  李新创建议,政策层面应该针对不同钢材产品采取差别化政策,支持高端钢材出口,限制普通钢材出口,鼓励废钢、钢坯等原料和初级产品进口,从而推动电炉短流程炼钢技术的发展,压减国内粗钢产量。另一方面,通过促进生铁、钢铁再生原料、钢坯等初级产品的进口,也有助于减少对铁矿石的需求及海外依赖,引导钢铁行业降低消耗,助力钢铁行业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此外,李新创表示,在低碳转型大背景下,将废钢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了钢铁工业利用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以上的目标,并在主要措施中针对废钢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

  “每用1吨废钢,可相应少消耗1.7吨铁精矿粉,从而少开采4.3吨铁矿石原矿,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焦化、烧结、炼铁等高能耗工序的生产压力。每用1吨废钢,也可节约0.4吨焦炭或1吨左右的原煤,比用铁水节能60%,节水40%。”李新创说。

  李新创指出,中国废钢资源产出量已达到相当规模,截至2020年,中国废钢市场可统计的废钢供应量约为2.6亿吨。预计未来5-15年,中国废钢资源产出将逐步进入快车道,废钢资源将越来越成为铁矿资源的重要补充,废钢替代铁矿份额总体上将呈现增长的趋势。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IDC FutureScape:2022年全球数字化转型预测——中国启示

下一篇:ABB节能增效故事 | 保持冷却,节省能源

免责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自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