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储能的关键在于安全,安全的关键在于电芯和管理

发布日期:2021-10-21 浏览次数:685 作者:网络

能源行业有一个普遍的认知:要让新能源可用、可靠,储能不可或缺。过去3个多月中,《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等利好储能行业的政策文件先后发布,行业迎来了继2018年之后的又一个的机遇期。


  那么,储能当下应如何优化自身,才能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机遇期?在10月19日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1)的“储能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论坛上,业内人士表示,储能发展的关键在安全,安全的关键在提升电芯技术和加强精细管理。

储能

  要想做好储能,就一定要做好电芯,这是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钱振华的观点。他指出,当前,储能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一是安全、二是成本、三是软件,这三个挑战都和电芯有一定关系。

  其中,电芯着火电器短路、BMS误预警或不报警等情况会引发安全风险;电芯成本高,导致系统效率低等问题则会影响到储能项目的成本;故障监控和报警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都来自软件,同时,软件还要解决和控制的重点领域就是电芯。因此,做好电芯非常关键,而好的电芯,应该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运行更安全等特征。

  除了电芯技术,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刘石川认为,管理也是提升储能安全的重要手段。

  他认为,当前储能发展面临的四个挑战中,有两个都与管理相关。

  挑战之一是,缺乏精细规划管理,让储能遭遇了“水桶效应”。

  所谓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每块木板必须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木桶效应正是储能行业存在的问题——电池簇因出厂差异、工况差异、使用差异等原因,导致内阻差异巨大,影响了实际充放电的能力。

  挑战之二是,温度管理不精细,导致电站实际衰减远大于电池理论衰减。

  评价储能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电池循环使用次数。按照目前主流电池企业的技术水平,电池的循环次数可以达到4000次,理论衰减率是每年2%~3%。但达到这个标准还要满足一个前提:电池工作温度25摄氏度左右。工作温度管理不够精细,是电池快速衰减的根本原因。据测算,工作温度一旦达到40度,电池寿命就会缩短50%。一个电站,由于工作温度超过要求温度的10~15摄氏度,电站在三年的实际衰减效率就高达50%,远超3%的理论衰减率。

  无论是提升电芯技术,还是加强精细管理,都将影响储能的安全。在储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尽快优化电信技术、细化管理模式,将对行业的发展非常关键。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