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0 日,工信部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在官网公布《行动计划》并正式征求意见,我国 5G 应用发展思路逐步清晰。《行动计划》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5G发展目标。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进一步提升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逐步形成5G应用「扬帆远航」局面。
一
出台背景:从1到N
5G 技术是下一代无线技术,它将成为各种未来技术的基石——无论是机器人运营的工厂,心脏- 速率监视器,抑或任何数量的行业和产品。未来几年,主导 5G 的国家将在利润和人才方面处于科技行业领先地位。
美国国防部发布的5G战略(5G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Plan)曾形容5G是「一项关键战略技术」,「那些掌握了先进通信技术、泛在连接的国家将拥有长期经济和军事优势。」
2019年6月6日,中国发放5G商用牌照,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5G网络规模最大、用户数最多国家。根据三大运营商最新发布数据,中国移动5G用户2.2万,中国电信5G用户1.24万,联通5G用户也首次过亿。到2021年5月,三大运营商5G用户渗透率约28%,建设速度领先欧美。
网络和用户规模全球领先,应用探索日益活跃。5G可以赋能千行百业,这是以前的移动通信没有的优势。站在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来看,中国5G 的2B应用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各行各业相继树起一些标杆应用。
例如,目前全国工业企业建设「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覆盖了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在此之前,国家和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发布一些政策支持。《中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近20个省市明确了对5G+工业互联网方向的政策支持。
国家也发布了支持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例如2019年11月,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提出到2022年,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但也要看到,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仍存在困难,亟需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持续推动5G实现从1到N的跨越。
事实上,基于5G网络的商业应用会复杂得多,规模化发展所需时间也更长。千行百业的差异化导致每个行业里所需终端设备都不一样。例如,工业应用当中的5G专网,甚至5G的小基站,都是结合工业应用场景,针对5G的特殊需求做的一些定制化开发。如果这些设备都要加上5G信息传输功能,则意味着还有很多技术需要进行开发和突破。
业内专家指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空间仍待拓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提升政策针对性。
去年12月底,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推动IT与OT网络深度融合,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再建设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打造10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5G应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本次《行动计划》对此有清楚认知。《行动计划》由十部门印发,迈出打好5G各级政府间协同联动,打好团体赛的第一步。《行动计划》进一步从不同维度提出未来三年应用发展量化目标,以及8大专项行动,引领5G发展。
二
三大领域、十五个重点行业
5G网络具有万物互联的特性,《行动计划》也因此统筹2B和2C两个应用领域,兼顾深度和广度两个衡量维度,从用户发展、行业赋能、网络能力三个方面提出具体量化指标,引导5G发展方向。
在用户发展方面,到2023年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40%,用户数超过5.6亿;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50%。
行业赋能方面,《行动计划》面向信息消费、实体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5个行业的5G应用。
1、在信息消费领域,推进基于5G的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超高清视频终端等大众消费产品普及,主要包括5G+信息消费,5G+融合媒体。
前者主要是指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后者主要是指,5G背包、超高清摄像机、5G转播车等设备都要支持5G技术。
从应用落地成熟度来看,在5G行业的早期及成长期,受到基础设施成熟度及技术标准影响,5G手机终端电子设备、超高清视频/直播、VR/AR等直面消费者的应用较早走入C端消费者视野,有望先一步大规模落地。
2、在实体经济领域,要求实现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电力、采矿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5G+车联网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重点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慧采矿、智慧电力、智慧油气、智慧农业和智慧水利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虽然消费端应用将更早落地,面向企业端的应用场景落地则需5G技术及商业化进一步成熟,但是,5G具有高价值的应用场景还是在产业端。不难发现,《行动计划》中,5G+X 的行业融合应用占据半壁江山。
例如,5G+工业互联网,推进 5G模组与AR/VR、远程操控设备、机器视觉、AGV等工业终端融合;
低时延高可靠方面,5G空口时延低至1ms(毫秒),为4G的五分之一,可靠性达99.999%,可为车联网自动驾驶提供技术保障;
全球贸易的90%由海运业承载,港口作为交通枢纽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港口也需要5G?
除了低时延用于远程操控之外,现场同时工作的集装箱卡车就有几十台,要实现自动化驾驶,需要路端感知、车路协同、车车协同、实时视频等,需要并发上传大量的数据,而5G的大带宽则是最为合适的方案;
在智慧电力领域,5G为电力系统工作带来了如远程超高清视频监控、电力环境监测、移动机器人电力巡检等新能力,将赋予智慧电力系统新的管理能力;
在智慧农业领域,重点推进面向广覆盖低成本场景的 5G 技术和应用。加快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在无人农业作业试验等农业生产环节中的 5G 应用创新,发展 5G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商直播等领域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从电动车、AGV、无人机、拖拉机、卡车到塔吊,传统物理设备也要5G和智能化,否则无法接入5G。这也是前面所提到的5G赋能实体经济规模化的挑战和复杂性所在。
3、在社会民生领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样板项目,5G+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5G应用标杆。事实上,一些头部的AI供应商已经推出了解决方案。
例如,5G+文化旅游。开发适配5G网络的AR/VR 沉浸式内容、4K/8K 视频等应用。打造 AR/VR 业务支撑平台和云化内容聚合分发平台。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5G+智慧城市。加大超高清视频监控、巡逻机器人、智慧警用终端、智慧应急终端等产品在城市安防、应急管理方面的应用,建设实时精准的安全防控体系。加快智慧表计等产品在市政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部署,提高城市感知能力。加快推广基于 5G 技术的智慧政务服务。
4、网络能力方面,可以从几个方面考察5G 网络是否足以赋能 5G 应用。比如,在覆盖规模上,要求到 2023 年每万人均 18 个 5G 基站;在 5G 网络能力上,重点建设端到端网络切片、边缘计算、高精度室内定位等能力(形式是打造共性平台);在覆盖场景上,重点覆盖自贸区、工业园区、企业厂区等重点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工业企业的 5G 应用渗透率超过35%」意味着需要解决5G网络与行业专网的融合挑战。因此,到 2023 年,工信部要求发展 3000 个 5G 行业虚拟专网。还要「加强 5G 频率资源保障 」,「开展 5G 工业专用频率需求以及其他无线电 系统兼容性研究,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的 5G 工业专用频率使 用许可模式和管理规则。」
三
加强关键系统设备攻关
围绕前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5G产业基础强化行动,要加强关键系统设备攻关。持续推进5G增强技术基站研发,巩固中频段5G产业能力。组织开展5G毫米波基站研发和端到端测试,加快技术和产品成熟,奠定5G毫米波商用的产业基础。
此外,加大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关键射频前端器件等投入力度,加速突破技术和产业化瓶颈,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终端模组性价比,满足行业应用个性化需求,提升产业基础支撑能力。
《行动计划》特别提出要开展「面向行业需求的5G产品攻坚工程」,增强5G基站行业适配能力,推动5G模组规模化商用,建设行业终端产品体系。到2023年底,满足行业需求的5G基站、模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5G行业终端产品、高端装备逐步成熟。
四
钱从何而来?
目前5G建设需要的投资非常庞大。那么,钱从哪里来呢?《行动计划》表示,将加大政府采购支出向5G应用领域倾斜,率先在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5G应用,加大对5G应用样板项目、示范标杆的宣传力度。
其次,依靠社会投资。「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建立5G应用投资基金,加大对5G重点行业应用和关键产业环节投资。」
第三,上市。「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5G应用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有人认为,三年时间完成《行动计划》量化目标太短,至少需要五年。也有人鉴于过往政府的执行力,几乎可以按时完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接下来5G会以更快的速度横扫各行各业。
《行动计划》主要是解决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Strategy Analytics无线网络服务总监杨光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讲道。目前5G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行业应用的试点开展等指标都很好,相信文件中制定的目标也肯定能完成。
但是,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找到能够体现5G价值的商业机会和盈利模式。这方面的探索应该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行为,这个文件可以为这些探索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和保障,比如频率的供应、人才的培养、跨行业监管政策的协调、专项资金的支持、产融合作平台等等。总体来说,还是要保持战略耐心,相信市场的力量,为企业的经营尝试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