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68首页 > 自动化信息 > 综合信息 > 信息详情

留学生联合发明比头发细一百倍的3D打印微纳米纤维传感器

发布日期:2020-10-30 来源:DeepTech深科技作者:网络
   来自云南大理的26岁白族留学生王文宇,和课题组联合研发出微纳米导电纤维的3D打印技术。论文于9月30日以《面向平面和3D光电和传感器件的纤维打印》“Inflightfiberprintingtowardarrayand3Doptoelectronicandsensingarchitectures”为题发表在ScienceAdvances上。
 
  同日,该研究还登上剑桥大学主页的热点新闻,其中王文宇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他的导师黄艳燕是论文的通讯作者。
 
  DeepTech联系到正在剑桥大学读博的王文宇和他的导师黄艳燕,他们表示本次研究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一种打印导电性极好的超细纤维的首创新方法。
 
  比头发细一百倍、和铜丝一样导电的微纳米纤维
 
  微纳米导电纤维具有较高的长径比、极低的弯曲刚度和高透明度。假如把微纳米导电纤维组装为3D结构,就能开发出新型透明透气的柔性电子器件,其可以用于健康监测、物联网和生物电子传感器等。
 
 
  图|悬浮纤维结构的IFP制备
 
  基于上述思路,该团队历时四年进行研发,并将成果展示在本次论文中:一种通过同心喷头、来快速精确且灵活地打印悬空微纳米纤维的新方法。
 
  据王文宇介绍,微纳米纤维结构跟普通电线相似,它是一个双层结构,内层是导电内心,外层是绝缘高分子包裹物。其直径只有1-3μm,和蜘蛛网粗细差不多,只有人类发丝直径的1%到3%。
 
  因此,用微纳米纤维制作的呼吸传感器,是个超小型悬空透明体,它不依附任何底板、比表面积也比较大,因此可以非常灵敏地感受到呼吸中的湿气。而且,由于其比较细且可以悬空,这让气流可以直接透过纤维网,所以多层纤维网叠加起来就能够实现气流时空分布的三维检测,尽管该纤维就像蜘蛛丝一样细,但也拥有足够的韧性,不会轻易被气流吹断。
 
  该研究团队展示了利用银纳米颗粒或者有机导电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多材料微纳米纤维阵列。相比传统纤维制造工艺,该工艺具有更好的普适性,能够打印不同材料组成的微纳米纤维,同时,能打印出悬空的微纳米纤维网。
 
  使用iFP光纤创建电路结构
 
  由于iFP(Inflightfiberprinting,悬浮纤维打印)可打印出的纤维不依附于任何底板,因此与标准透明导体薄膜相比,无衬底导电纤维阵列不存在薄膜衬底吸收和反射光线等问题,因此明显更为透明。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展示了iFP流程打印的新型电路架构,即3D“悬浮LED电路”的概念。此外,整个iFP流程在低于100°C的环境中完成,因此,纤维阵列能直接集成到熔融温度较低的材料上,如常用的3D打印塑料。
 
 
  这一优势为低成本和易组装的3D“悬浮LED电路”成为可能。本次研究还首次提出一种新方法,即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来将打印出来的微纳米导电纤维直接集成到电路上,从而减少了传统导电纤维制备工艺中不可避免的复杂后处理。
 
  同时,iFP过程还可以将微纳米纤维在打印的同时就将纤维节点“焊接”起来,像金属和高分子这些差异很大的导电纤维,都能被一步到位的“焊接”在同一个多材料纤维网络中。在具体应用中,由于微纳米电子纤维具有高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因此能连接和支撑悬空的微小电子器件,从而制成3D“悬浮电路”。
 
  基于此,王文宇和团队制作出一款可穿戴呼吸传感器,由于导电纤维具有高透气性,该传感器能在水汽自由透过的情况下,检测呼出气体水汽的时空分布信息。
 
  图|可穿戴的低成本呼吸检测器
 
  具体来说,该传感器可以检测正常呼吸、快速呼吸和咳嗽等不同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出气体扩散情况。由于iFP打印出的微纳米纤维电阻和湿度成正相关,因此直接将在纤维阵列两端检测到的电阻除以一个系数后,就直接得出湿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检测更高效,更低耗能和更直观。
 
  该团队告诉DeepTech,该传感器在检测快速呼吸时的分辨率,明显优于同类商用传感器,这得益于微纳米纤维的高灵敏度。研究小组发现,织物或手术口罩的大部分泄漏均来自口罩正面,而N95口罩的大部分泄漏来自顶部和侧面与脸鼻接触的部位。
 
  但是,两种类型的口罩在正确佩戴时均有助于减弱正向的呼出气流强度。在实验中,王文宇将呼吸传感器置于不同类型口罩的外侧,以检测正常呼吸和咳嗽时呼出气流的分布,结果发现一次性口罩和N95口罩只要正确佩戴,均可以减弱正向的呼出气流强度。
 
  这样一款多材料的三维可穿戴传感器,和智能手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方便的检测呼吸时的口部状况、呼吸时气体的走向、气体的湿度、呼吸的频率、咳嗽声音的异常。
 
  这么多维度信息结合起来,可为远程健康诊断提供更好、更便宜的解决方案。尽管该传感器目前无法做到检测病毒颗粒,但是诸多研究都表明,新冠病毒等病毒和微生物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气溶胶传播。
 
  因此,通过测量不同类型的呼出气体分布和方向,可以指导人们合理选用和佩戴口罩。除纤维传感器以外,3D打印微纳米导电纤维技术还可制备出很多产品。
 
  比如,该纤维还能引导且感受到生物细胞在纤维上的表现。因为微纳米纤维是用3D打印出来的,而3D打印的优势,在于其可以灵活打印各种模型。以本次展示的多种产品模型为例,后续还可进行再转化和多方面的应用。
 
  王文宇表示,日后还可通过技术优化,来让该纤维检测呼吸时口中的其他气体,比如呼出来的氨气、二氧化碳、酒精含量等,这些气体的含量可以间接的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除呼吸传感器外,3D纤维打印技术还可用于制造生物相容性导电高分子纤维,这种纤维可引导细胞运动、并能将这种动态过程以电信号方式输出,这可给日后生物电子设备的发展和3D细胞检测,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而小型导电纤维之所以表现优异,一是因为其具有结构优势,二是因为检测直观。因为它的体积非常小,因此其底表面积的值就越大,再加上它可以悬空,所以能灵敏地检测湿气的变化。
 
  据王文宇的导师黄艳燕介绍,本次传感器的制造材料成本大概在10元人民币以下。如果大批量生产价格会更低,再考虑人工和机器,成本估计大约几块钱。
 
  不过黄艳燕也对其他媒体坦言:“与传统的薄膜技术相比,由小型导电纤维制成的传感器对3D流体和气体的体积检测特别有用,但到目前为止,打印它们并将其结合到设备中大规模制造它们一直是一个挑战。”
 
  谈及研究中难忘的事情,王文宇表示,该项目持续长达三四年,才做出这样的成果,期间黄艳燕这位来自中国深圳的华人教授,给了他很多指导。
 
  一年多前,在课题组进行的过程中,黄艳燕刚好生二宝,但是即便刚生完宝宝,她也没有落下课题组工作,甚至让学生去她家里开会和讨论。
 
  有一次,王文宇去黄艳燕家里开会,突然听到小孩在二楼的哭声。这让他非常感慨,作为一名母亲和一位教授,同时要奔波在家庭和课题组两头。
 
  与此同时,黄艳燕本身也是剑桥大学工程系里面少有的年轻女性科学家。而黄艳燕眼中的王文宇,则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她说在合作论文时,即便王文宇是二作、或者是署名更靠后的论文,他都会很努力地去做。
 
  来剑桥之前,王文宇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来剑桥之后,他曾接待清华校友参观他所在的实验室。学习之余,他还是清华校友会剑桥地区的负责人,平日负责组织校友活动,2020年初还曾组织校友为武汉募捐医疗用品,捐赠物品分别发往湖北武汉、黄冈和宜昌的三家医院。
 
  这位高中毕业于云南师大附中的白族男孩,课余喜欢读书和旅游。如果说实验室的小小天地,是他发挥才华的专业园圃,那么,在海外运营清华校友会,并号召捐赠疫情中的湖北,则是这位90后身在海外不忘家国的体现。他课余发表过文章的公众号,也经常发布华为英国的招聘信息。
 
  王文宇和导师黄艳燕都来自中国,这次成果已经得到很多外媒报道,但黄艳燕收到DeepTech的报道邀约时,虽然她的中文不甚流畅,但还是尽量用中文交流。技术上进,情怀热切,是这对华人师生给人的最大印象。
[信息搜索] [] [告诉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0条 [查看全部]  网友评论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