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过程可以可分为几个时期,分别是导入时期、萌芽期时期、成长期、衰退与转型发展时期、国外市场发展与多元化时期、中国本土化时期。从主要下游去看,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与实际需求的匹配有着的关健的孕育作用,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则进一步的加速了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趋势。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产业链的需求在早期阶段助力行业起步,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带动机器人企业进行海外布局。发展成熟后,多元化下游与本土化产能布局进一步夯实了日本工业机器人的持续竞争力。
虽然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目前已经形成了欧洲、美国、日本、中国、韩国等五大机器人集中发展区,但是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单从企业来看,ABB、发那科(FANUC)、库卡(KUKA)和安川电机(YASKAWA)这四大家族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依旧是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供货商,占据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
其中发那科(FANUC)的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占比达到17.3%,安川电机的占比也达到了12.9%。除了以上这两位“大哥”,日本还有三菱、欧姆龙、OTC、电装、爱普生、川崎、那智等机器人企业同样实力不俗。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占据全世界超过50%的市场份额。
日本机器人产业良好发展的因素
机器人能灵活运转主要仰赖两大支柱——电机和人工智能,而日本这两方面都发展得不错。
先来看日本的电机制造。
行走、运动是机器人最大的特点。比如,本田汽车公司生产的机器人“阿西莫”(ASHIMO)靠双腿行走,村田制作所的“村田顽童”能在一条5厘米宽的轨道上骑车,在平地上更能各处闯荡。
做“草蛇”机器人的日立,刚开始其实就是生产电机起家的。1910年,日立公司的创始人生产出了具有5匹马力的电机,也正是因为成功生产出了这台电机,才有了办企业的信心。
日立的各种展览会上,必定会把这台现在看起来很笨重的电机拿出来,告诉来看展览的人,自己是一家电机企业。当然,今天的日立,生产的电机各式各样,不仅有能作为发电站引擎的中大型电机,也有小型的微型产品。而有了丰富的电机产品,生产起机器人来,驱动装置就有了保证。
除了日立外,日本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很多都有较强的电机研发及制造能力。比如,安川电机本来就是电机的专业厂家。早在1977年,安川电机公司就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全电动的工业用机器人——“莫托曼”1号。目前日本机器人企业的情况是,日立、安川电机、发那科等形成了一个矩阵,几乎能提供工业生产上的所有自动化(机器人)设备。而这些企业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具有超乎其他国家企业的电机生产能力。没有强大的电机制造能力,想在机器人方面占领先机,会有较大困难。
2020年的日本工业机器人将会怎样?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在2020年1月时指出,因半导体相关需求有望回温,因此有望带动2020年日本机器人订单上升,预估订单总额将为8700亿日元。
由于日本国内人口不足等各种原因,机器人和自动化在日本本土起着重要作用,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的作用更是突出,尤其是医疗服务类机器人。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占有率来看,作为成熟的机器人市场的优秀代表,2020年的日本工业机器人市场依旧“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