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新技术、拥有新本领的新生代蓝领大军,成为紧迫任务。以京东为例,“一减一增”特征凸显:客服、搬运、分拣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岗位增速下降;从事智能设备操作的工人需求存在巨大缺口。深入研究“90后”工人特征,加快造就高素质工人后备军,关系“中国制造2025”战略进程,关系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提升全局。
一、数量缺口:千万级高级技工需求亟待弥补
据统计,日本产业工人队伍中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粗略估算,目前中国高端技术人才的缺口超过2000万。从智能装备快速迭代的物流领域看,仅京东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就超过1万人。目前,京东物流对新型技术工人用工需求,主要为自动化设备维护维修类人员、中控系统控制人员以及现场自动化设备操作人员。按照京东最先进的“亚洲一号”自动化物流中心每年交付10个项目预估,仅“亚洲一号”未来十年用工需求就约5000人。随着智能设施的普及,京东未来十年将有万余人的新型技术用工需求。此外,随着5G、AI、VR、机器人等技术日趋成熟,将会有更多的技术型岗位产生。比如,5G网络安装与维护工程师、AI和机器人操作管理工程师、通过VR进行远程监控和诊断的设备工程师等。
二、能力缺口:把握“90后”新特征对症下药
现代物流装备及技术发展已超越人们想象。以京东重庆亚洲一号为例,用户早上10:56下单,11:06商品就已出库,仅需10分钟。目前京东自营92%的货品能在24小时内送到用户手中,靠的是庞大的智能仓群体系支撑。短短五年,京东遍布全国的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成为中国电商发展的关键支撑。无人科技脚步加快,岗位需求发生了深刻改变。京东现代化立体仓库平均每个班次减少63人;效率达到每小时3600件,为人机半自动化(8人作业)采集效率的4倍以上;自动包装设备实现图书90%的单件订单的自动打包,打包效率相比人工提升了2倍。相对于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变化,人的变化是一种慢变量。未来的设备维养人员,不仅要会设备维养,更要能结合设备布局进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控制系统人员,不只要按照说明书操作,更需要掌握系统背后的原理并优化系统方案。这需要对现代装备有快速学习能力,需要从文化与价值观层面构建新的能力体系。
总体看,“90后”已成为一线工人的主体人群。较之老一辈工人,新生代工人多接受过职业培训,希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老一辈工人奉献精神不同,新生代工人更希望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与终生服务一家工厂不同,愿意为一家工厂服务五年以上的“90后”占比非常低;老一辈工人最终多会选择回乡,新生代工人则希望扎根在新城市。从过去“传帮带”到今天的“流水线”,新生代工人面对的不再是简单的拜师学艺,更需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具备丰富的自动化操作技能。研究“90后”新生代蓝领工人的价值观、就业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制度成为关键。
三、培训缺口:校企合作、资金使用还需突破痛点
“90后”快速学习能力较强,发挥他们的优势加快能力升级是关键。一方面需要企业加强培训,另一方面要从国家层面储备一批新型技工的后备军。
总体看,一是目前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人才需求形成较大的差距,比如院校的软硬件实训室建设仍停留在传统物流设备、流程,数据均以模拟为主。二是培训资金分配制度仍不完善。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出,努力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普遍、普及、普惠”。
但从执行效果看,存在培训资金分散、培训政出多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要改变“普惠式”技能培训的条块分割以及培训资金“撒胡椒面”等情况,还需要突破痛点难点,大力改革和完善职业培训制度,缩短院校毕业学员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差距。
四、稳定和扩大新生代蓝领工人就业的建议
201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对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作出新的部署。方向已定,关键是细化政策,加快落地。为此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出一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对产教融合试点设立专项支持,推进培训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推动工学一体、校企合作,健全培训绩效评估体系;对处于行业领先且吸纳技术工人较多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开放实操、案例教学,支持企业向相关院校开放一定名额,帮助培训在校学员,提升院校毕业学生就业率;细化完善职业技术提升补贴政策,促进传统工人向新型技工转型,提升传统工人的再就业率。
二是扶持和推广一批符合智能时代需求的优秀培训课程。近年来京东物流实施“云梯计划”培训物流领域关键人才,被称为“物流界MBA”,已经培养近500名高端技术人才和工程师,为亚洲一号、天狼仓、地狼仓、无人仓、无人分拣中心运营等提供了重要支撑。在企业探索的基础上,更需要从国家层面完善顶层设计,通过政策及资金支持,让企业的优秀培训课程能发挥更大价值,引领行业人才培养。
三是加快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突出交叉学科建设。建议依据技术变革趋势和用工实际需求,开设涉及交叉学科的综合性培养课程。比如增加智能化设备的实操课程,让院校教学与企业发展紧密链接。物流及电商领域课程设计可打破单一学科边界,结合物流、电商、心理学、营销学、大数据分析、财务等完善课程体系。比如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一线工人更加敏锐洞悉需求,改进操作方式和服务方式。
四是对于目前覆盖岗位较多的设备维修等相关岗位,设置国家认证标准和职称评定制度。建议根据自动化设备的操作难度划分设备维修工等级,做好新型技工职业通道的设计。依托工信部门及大数据,掌握每个类型设备的分布领域,分不同区域设计名额,让更多具备智能设备操作能力的工人前往拥有智能高端设备的企业进行学习和认证。
五是重视产业互联网变革带来的新就业形态,做好技术工人新职业的开发设计。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快递员等职业纳入。当前新技术驱动产业互联网,新岗位、新职业大量涌现。建议深入研究产业互联网领域新的职业需求,围绕智能设备操作、5G网络安装与维护、AI和机器人操作、VR设备维护等开发新职业、创造新岗位、吸纳新就业。加大对新职业的开发和晋升通道的设计,围绕职业评审、职称改革、职业保障等加强政策供给,造就一批掌握现代装备操作技术的新生代蓝领大军,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供关键支撑和有力保障。